“科技+人才”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4-10-22 08:50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近年来,华蓥市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目标,将其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关键举措,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方式,全力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科技赋能 智慧农业展新颜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强动力。10月11日,走进禄市镇广安金聚果业有限公司的蜜梨产业园,村民们正忙于梨树秋季管护,不远处的小型气象气候监测站格外引人注目。

“以前种地靠锄头,现在种地靠手机。”广安金聚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阳志军正在通过监测站内的屏幕,查看园区内的各项数据。如今,这个近千亩的蜜梨园区,仅通过一部手机就能轻松实现自动灌溉,还能实时监测各项指标,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轻轻一点手机软件,蜜梨园区里的灌溉喷头便开始均匀地喷洒水花,为梨树送去滋养。该平台设置有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监测中心、控制中心、预警中心等子系统,在园区内还装有小型气象站、高清摄像头、水肥一体化设施等农业物联网设备,可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等技术手段自动获取环境监测、梨树生长情况等数据。据阳志军介绍,射频识别技术为现代农业提供了智能化的解决方案,通过精准监控、环境调节、病虫害防治和资源优化等功能,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科学。

“智慧化管理帮助公司每年节约劳动力成本超过10万元,而且节水量达到9000立方米,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也有效减少,真正实现了节本增效的目标。”阳志军的话语中充满自豪。

近年来,华蓥市聚焦特色经果、优质粮油、商品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截至目前,该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8000余万元,配套搭建集水肥一体化、气象监测、病虫害防治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化农业设施设备23套,全市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20%以上。这些先进的设施设备,如同一个个智慧的“守护者”,为华蓥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乡村振兴 人才引领谱新篇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华蓥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骨干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推进农村工作的先行条件,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感谢黄书记,感谢党和政府派来这么好的干部!”近日,在明月镇白鹤咀村,蔬菜种植户吴奇彬收到了一笔3700余元的蔬菜销售收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白鹤咀村蔬菜基地是当地村民的重要增收渠道。在了解到近期村民的部分蔬菜还滞销在家的情况后,驻村工作队员们通过“线上”微信朋友圈、“线下”免费送货进城等方式帮忙推介销售,并为村上的脱贫户、返乡村民讲解线上销售的知识与技巧,拓展农特产品销路。

“我们帮助蔬菜种植户销售蔬菜的成效不错,村民得到了实惠、实现了增收。”白鹤咀村第一书记黄鑫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探索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华蓥市大力实施“扎根乡土”行动,紧盯特色产业发展,选派83名驻村第一书记、驻村队员到重点村打头阵,遴选77名驻村农技员、280余名“土专家”“田秀才”到农业生产一线做示范搞推广,采取“高学历人才+合作社+种植大户+散户”方式搭建产学研基地,合力解决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村级闲置资产利用难等问题19个,帮助乡村人才成为“行家里手”,切实推动帮扶力量在高效治理、强村富民上发挥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2+4’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精品粮油和高山蜜梨两大主导产业,木本油料、山地果蔬、生态畜禽、花卉苗木四大优势产业),大力实施‘天府粮仓’华蓥行动,注重智慧农业后续长期培育,带动广安蜜梨、油樟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同时,推动优质农副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鼓励发展农村电商、直播等带货模式,拓展乡村消费空间。”华蓥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蒋琴介绍。

华蓥市在智慧农业与人才引领的双重驱动下,正稳步迈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智慧农业的投入,不断完善农业设施设备,提高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同时,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蒋琴说。(华蓥融媒 范样)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