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优质粮油基地53.5万亩,巩固提升龙安柚、脐橙、大雅柑、蜜梨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43万亩,2023年粮食产量183.7万吨,生猪出栏384.2万头,蔬菜产量294.97万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4%……翻看今年我市“三农”发展成绩单,一项项数据记录下我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坚实足印。
近年来,我市聚力建好“天府粮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奏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激昂旋律。
增量 建好“天府粮仓”
1008.7公斤!10月26日,邻水县2024年水稻千亩示范片再生稻实收实测后,产量惊人。
当天,邻水县农业农村部门测得该片再生稻最高亩产321.3公斤,平均亩产302.7公斤,算上该片头季稻平均亩产706公斤,当年平均产量达1008.7公斤。
种出“吨粮田”的,叫张钱波,是邻水县袁市镇黄陵寺村人,该村位于邻水三山两槽中的东槽,属于典型的山地平行岭谷地形。零散破碎的田块,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粮食产量。张钱波返乡创业,建立安粮家庭农场,在地里摸索近10年,用科学种田法“震撼”了乡亲们。
位于广安区悦来镇的广安戴星家庭农场负责人宋辉,今年也在全市水稻百亩超高产攻关片区里种植出了平均亩产833.86公斤的好成绩。
建好“天府粮仓”,提产量是重要的一项。今年,全省启动“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百亩超高产技术攻关被列为重点任务,全市规划建设24个百亩超高产攻关片,省市专家团队用“最强阵容”帮助我市种植户开展技术攻关,用技术“引擎”,拉动产量“列车”飞驰向前。
此外,我市还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渠系、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建设,狠抓耕地质量提升,大力实施绿色种养循环、酸化耕地治理、秸秆综合利用、化肥减量增效三新示范项目,推行“绿肥+碱性有机肥+钙镁磷肥”酸化耕地治理,耕地质量平均等级逐年提高到4.82,这意味着耕地粮食生产能力提升,为“天府粮仓”装进更多的“广安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提档 升级农业园区
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推进产业基地提档升级。走进岳池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片的油菜长势喜人。
为更好掌握油菜的生长状况,园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户外监测设备点,认真查看相关设备运行情况。此刻,多光谱无人机正穿梭在园区内,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上传到数字农业集成平台云端,为农业生产提供“一手资料”。
“这是我们的数字农业集成平台,通过它可以获取气象、水质等数据,另外还有数字农业应用平台、多光谱无人机自动巡田平台、AI分析平台共四大核心模块,它们将园区内的多种传感器、监测设备与外部数据源整合在一起,打破了‘数据孤岛’。”岳池县现代农业园区服务中心市场股负责人张雄介绍,四大核心模块的分工合作,为整个园区的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农户提供了科学的生产建议。
单产可升,水肥能省。据了解,岳池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平台构建了“精准农业+生态循环”的新模式,将现代农业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兼顾生态与发展的双效益。通过平台对农药、化肥的用量追踪,生产者可根据土壤和作物的需求进行调整,减少化学投入品的使用。此外,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系统,使得农田中的秸秆、落叶等废料能够被高效回收,转化为有机肥料或能源,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岳池县的数字农业园区模式,是我市提档升级的现代化农业园区之一。该园区2023年已成功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实现我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零的突破”,2024年以评估得分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期绩效评估。
近年来,我市梯次推进国、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目前建成县级以上园区88个,其中省星级园区11个、市级园区28个、县级园区49个;成渝高效特色产业带合作园区1个。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7个(认定6个)。
宜居 建设和美乡村
近日,来到邻水县柑子镇磨盘村,放眼乡村路旁,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居民房屋统一刷上了橙色外墙。村民家中,院坝内外干净整洁,经过精心改造的厕所焕然一新,地砖干净卫生,灯光明亮柔和。
“磨盘村和岐山村是和美乡村建设示范点,主要对村民的农房、厨房、厕所、院落等进行改造。”柑子镇党委书记涂渠介绍,工程从今年8月中旬开始建设,目前已经完成95%,主要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推进。
据了解,今年我市开展乡村振兴试点示范,规划并启动建设乡村振兴试点示范片10个、全域乡村振兴试点示范乡镇10个、试点示范村150个,积极探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路径。
不仅改造乡村,我市还修复“场镇肌体”,开展乡镇场镇改造提质行动。按照每个场镇具备一个文体广场、一个公共停车场、一个标准化农贸市场、一个管网配套且规范运行的污水处理站、一条特色街区、一所公办幼儿园的基本要求,在15个中心镇和重点乡镇实施场镇改造提质工程。目前,完成8个场镇改造提质任务,推动场镇功能整体性提升、面貌系统性重塑。
“硬件”配好,“软件”也要提升。我市推行“一榜两评”,评选文明乡镇35个、先进村1014个、卫生先进家庭9000余户、文明村民4600余人、好儿媳好婆婆269人、最美清洁工233人,让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家庭卫生洁美有序、个人卫生习惯持续向好、乡村文明程度和群众精神风貌明显提升。[县(市、区)融媒 张天文 李勇 刘婧 广安日报记者 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