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空壳村”三年收入破千万

发布日期:2024-12-17 08:54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从省、市、县三级重点帮扶的贫困村到获得“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荣誉,从基础设施落后、位置偏远的“掉角村”到作为广安市第一个农村集体收益分配权抵押担保试点村,从村集体经济基本处于“空壳”状态到近三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超过1000万元……这个村,就是华蓥市永兴镇大佛山村。

大佛山村是如何取得如此骄人成绩的?近日,记者走进该村探寻兴村富民的“密码”。

从无到有 发展集体经济

“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得以从‘0’到跨过1000万元大关,是从打响脱贫攻坚战之时开始的,也是那个时候打下的坚实基础。”大佛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玉波说。

大佛山村地处华蓥东北部,渠江绕村而过,属于华蓥市渠江流域洪涝灾害区。在脱贫攻坚战中,该村一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一边积极发展富民产业,踏上了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美丽逆袭”之路。

据赵玉波介绍,大佛山村和华蓥其他村一样,村民们祖祖辈辈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改革开放以来,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为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该村进行了道路、村民饮水以及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我们村里有不少人在建筑行业干了几十年,现在年龄大了不想再出远门,可不可以村集体出面承接一些工程,我们自己干……”赵玉波说,当时几名有着丰富建筑行业经验的村民找到村支“两委”如此反映。

于是,大佛山村基建劳务服务队就这样应运而生。在上级和村支“两委”的支持下,大佛山村以村集体名义,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组织起来,通过优选村内技术能手、青壮年村民等可用劳动力,组建了一支随叫随到、能建能拆、能挖能安的基建劳务服务队,积极承接村里的公路拓宽维修、路灯安装、卫生厕所改造等涉农工程建设项目。

劳务服务队主要以使用本村剩余劳动力为主,由有着丰富建筑工程经验的村民牵头,施工员、安全员、监理员等岗位一应俱全,并且按照市场行情发放劳务报酬,剩余的利润归集体所有。

“劳务服务队的成立,不仅帮助农村闲置劳动力,尤其是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还实现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与村民增收‘双赢’。”赵玉波坦言。

2019年,大佛山村在前期依托村集体探索成立劳务服务队的基础上,在华蓥率先完成登记设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大佛山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以下简称大佛山村联合社),让村集体经济组织变成了“正规军”。

由弱变强 实现兴村富民

由于有着良好的口碑和信誉,大佛山村联合社的劳务服务队不仅承接本村业务,还积极承接永兴镇其他村(社区)的建筑维修工程建设。自2020年以来,大佛山村联合社承接了永兴镇的多条村道维修和路灯安装工程。

“就以不久前完工的马架坪道路扩宽工程项目来说,工程的材料费和人工费就接近70万元,还给村集体带来了一笔不菲的利润。”说起联合社的成绩时,赵玉波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

据赵玉波介绍,更重要的是这项工程建设期间用工量40余人,绝大多数都是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像村里的杨建国、张立远等长期在工程一线务工的村民,在这个工程中,便获得了三四千元劳务收入。

随着青壮年村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多,在家的多为老年人,种地有些力不从心,一些田地就此荒废。为此,大佛山村联合社投入资金购置旋耕机、收割机等器具,对村内农业生产主体以成本价提供农业机械服务,对村外生产主体以市场价提供耕田、收割等社会化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大佛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00余万元。

“根据联合社章程,这些资产是我们联合社成员共有的。但是凭什么说资产是我们共有的?我们手中没有凭证,心里总不踏实。”前期,联合社许多成员有此顾虑。

赵玉波介绍,联合社采用“公司+产业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制定了“6+4”(即当年度集体资产的净收益在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后,剩余部分主要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配,成员收益分配比例不低于60%,村民文体活动费用不超过40%)年度收益复试分配方案,收益全体村民共享。

去年12月,大佛山村4032名村民以联合社成员的名义高高兴兴领取了股权证,所有成员各自平均享有一份资产,每份拥有经营性资产2864.14元,非经营性资产1768.89元,资源性资产0.87亩。

“大佛山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实现了将农村剩余劳动力由零星化、分散式务工向组织化、组团式务工转变,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永兴镇党委书记贺松柏分析说。(华蓥融媒 周松林 江吉)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