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岳池县天平镇胜利村,田地里油菜一片葱绿,村民正忙着给油菜除草、施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胜利村位于天平镇东部,共7个组、548户1749人,自2019年脱贫以来,在市委宣传部等部门的帮扶和村支两委的带领下,胜利村村民用勤劳智慧,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挥洒汗水,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腰包更鼓了,生活更幸福了。
特色产业助增收
1月13日一早,胜利村村民罗福元就提着水桶,来到村里的温室大棚,为长势正好的羊肚菌浇水。
掀开黑色的帘布,一朵朵羊肚菌犹如一把把“小伞”,错落有致地盛开在菌垄上,菌香沁人。
“我以前在沿海地区打工,看到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就回来了。”罗福元,今年59岁,3年前回到胜利村,通过参加村上组织的技能培训,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成了羊肚菌“管家”。
“羊肚菌是我们村的集体产业,每年可为村上增收不少,也解决了不少村民就业问题。”胜利村党支部书记舒强指着眼前的4个羊肚菌大棚说。
舒强算了一笔账,“按照每亩最低产量150公斤、每公斤200元计算,羊肚菌可为村集体增收约6万元。”
在胜利村,致富产业不止羊肚菌。舒强介绍,该村还种植了生态油菜10余亩、莲藕3亩,并引入业主利用撂荒地种植中药材10余亩……
“目前,正是莲藕收获的季节,按照亩产750公斤、每公斤6元计算,预计可增收1.3万余元;种植的中药材金钱蒲,按最低亩产干货100公斤、每公斤60元计算,业主预计可实现收入18万元,带动村民增收5万余元……”舒强说,助力群众长效增收,他们底气十足。
道路通达暖民心
“走,带你去看看我们组新修好的路。”村民吴恩全看到记者在村上采访,忙不迭地邀请道。
来到胜利村2组,只见一条崭新的水泥路蜿蜒向前,村民行走在平坦宽敞的公路上满面笑容。
“经过硬化的公路又宽又平,不仅村民出行便捷,收割机、三轮车等农用机械通行也畅通无阻。”说起这条路,吴恩全不住地点赞。然而,一年多以前,这条路还是一条很窄的土路,村民行走“晴天一身灰,雨天满脚泥”是常态。
通村通组道路,作为农村公路的“毛细血管”,是助推乡村振兴的“快车道”。舒强说,为了更好地便民利民,助力乡村振兴,该村通过向上争取,为2组硬化公路1.5公里。
不仅如此,2024年,胜利村共硬化后扶路(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道路项目)4.2公里,为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这些硬化的道路,部分路段已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每到夜晚,一盏盏明亮的路灯照亮了村子,也温暖了村民们的心。
改善设施促发展
在胜利村3组吴家院子,几名工人正忙着铺设灌溉管道,加紧修建提灌站。
“水渠通畅后,农田灌溉用水就不愁了。”村民罗玉安说,以前村里只有一座提灌站,不能满足村民的生产所需,遇到干旱天气只能等雨栽秧、“望天吃饭”,如今正在建设的提灌站让他们丰收底气更足。
受地势较高影响,胜利村深陷“望天田多、旱地多、坡地多,河流少、塘堰少、提灌站少”困局,用水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困扰村民生活的一大难题。“特别是2022年和2024年夏秋季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给村上生产用水造成了很大困扰。”胜利村第一书记蒲军坦言。
农业生产,关键在水。为切实破解群众“用水难”问题,蒲军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最终敲定了提灌站建设项目。“目前,提灌站主体已经完工,正在铺设灌溉管道。”蒲军说,预计2025年3月建成投用,可解决胜利村4个组300余户村民的农田灌溉问题。
舒强说,接下来,他将继续带领村民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岳池融媒 王芳 广安日报记者 卢泠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