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花桥镇:播种“希望田” 蓄水保春灌

发布日期:2025-03-05 09:10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广安区花桥镇环城村村民正在为秧床覆膜。广安区融媒 冯欢 摄

近日,广安区花桥镇高标准农田里,旋耕机轰鸣,村民们有序开展春耕生产,田间一派繁忙。

“撒种的时候注意间距,确保秧苗分布均匀。”在花桥镇环城村双伟家庭农场育秧基地,业主刘和伟正穿梭在作业现场,不时细心叮嘱工人。由24名工人组成的作业团队配合默契,整田、掏厢、平田、撒种、覆膜等工序紧密衔接,形成了一条高效的育秧“流水线”。

“这片育秧田育出的秧苗,足够供应附近300亩稻田的种植需求。”刘和伟介绍。在他身后,覆盖着薄膜的秧床整齐排列,与远处待耕的田野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充满希望的田园画面。

“首先要用机械整地,改良土壤质地,然后放水泡田,再将田块分厢整平。等厢面晾到适宜的湿润程度,就可以精准下种了。之后搭建竹条支架,覆盖薄膜保温。”谈及水稻标准化育秧流程,刘和伟打开了话匣子,育秧中期要严格控制水分,保护幼苗;等气温回升到20℃,就要及时揭膜炼苗;后期则要抓好追肥和除草工作,“这套标准化流程育出的秧苗,出苗率高,而且整齐健壮。”

在花桥镇三黎村,广安戴星家庭农场的高标准农田里,旋耕机翻起层层新泥,农场主宋辉紧盯田里的作业情况,实时监测。“我们农场采用了无纺布覆盖育秧技术,有效保障了成苗率。同时,推行油菜—水稻轮作模式,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每亩农田平均增收超过600元。”宋辉分享着农场种植经验和成果。

花桥镇“科技范儿”十足的春耕图景,离不开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三面环山的平坝地形,形成天然温室效应;年平均气温17.2℃、日照时长1860小时,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然而,川东丘陵地貌也带来了挑战,田间蓄水能力较弱,加之规模化种植养殖用水需求大增,用水矛盾日益突出。

面对这一困境,花桥镇打出了“技术服务+水源调度”的“组合拳”,全力缓解今春旱情对春耕的影响。

“我们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开展技术培训,切实解决群众在春耕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花桥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黄红星介绍,针对今年雨水偏少的状况,他们早做谋划,科学调配水源,充分利用沟、渠、河道,通过扎竹节堰等方式蓄水,同时保障提灌站高效运行,全力满足农田灌溉需求,助力春耕生产。(广安区融媒 冯欢 记者 唐培林 向阳)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