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春耕生产的黄金时节,广安区各地有序推进春耕生产各项工作,田间地头呈现一派忙碌景象,一幅生机勃勃的农耕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机器插秧效率高
田畴染新绿,农事催人忙。
4月15日,花桥镇环城村的千亩水田上,7台高速插秧机正呈扇形排开作业。在机手的精准操控下,插秧机驶过之处,泥浆翻涌,一株株嫩绿的秧苗整齐栽入泥中。10分钟不到,一块稻田便换上“绿装”。
“快!抓紧给2号机补秧盘。”广安区双伟家庭农场管理员代强站在田埂上指挥生产。
“我们今年预计插秧1700亩,4月12日开工,大约一周时间能全部栽完。”代强介绍,机插秧比人工插秧划算,每亩能节约100元到200元,亩产量相比传统插秧能多出200余斤。
据了解,一台插秧机一天能栽种近40亩秧苗,与传统的人工插秧相比,效率大大提升。机械化插秧不仅省时省力,还能精准控制秧苗的深度、间距和行距,利于水稻生长,提高产量。
花桥镇作为广安区的粮食生产大镇,素有广安北部“天然粮仓”的美誉。近年来,广安区持续发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利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农业基础设施。代强高兴地说:“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好!路修到了田边,沟渠畅通不缺水,小块田变成大块田,农机进出方便多了,种地比以前更轻松。”
“今年,我镇水稻播种面积达5万余亩,机械化率超90%,大大节省了种植成本。”花桥镇农事服务中心主任黄红星说。
今年,全区计划种植水稻39.5万亩,目前,水稻插秧工作正有序推进,预计6月初可全面完成插秧任务。
抢种玉米忙不停
连日来,在肖溪镇田间地头,同样是一片农耕忙碌景象。村民们抢抓农时,紧张有序地投入到春耕生产中,为新的一年玉米生产开好头、起好步。
4月15日,在位于凉滩村的广安春欣家庭农场,穿梭在田垄间的旋耕机翻起层层沃土,工人们紧随其后,忙着开沟、施肥、覆土……
农场业主赖迎春戴着草帽,手里捧着一把“金糯1915”玉米种子说:“这个品种的玉米口感软糯香甜,入口无渣,很受市场欢迎。预计亩均产量在1500斤至2000斤,按现在的价格来算,仅是玉米种植就能带来不少收入。今年计划播种300亩,目前已经播了150亩,我们计划2天内把剩下的播完,得抓紧!”
广安春欣家庭农场占地600亩,是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该农场通过“玉米+萝卜”接茬轮作模式(一年两季萝卜,一季玉米),不仅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更将亩均产值大大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这片土地曾因地处水淹区被长期闲置,在赖迎春的精心开发与耕种下,如今已成为生机盎然的良田。
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村民们端稳了“家门口的就业饭碗”。“在这儿干活踏实!每个月能干20多天活,年均收入近2万元,还能兼顾家庭。”村民侯仁琼一边给玉米苗施肥,一边算起收入账。
据凉滩村党总支书记苟春明介绍,依托3000余亩流转土地,村里精心培育起优质粮油、晚熟柑橘、青花椒、蚕桑、蔬菜五大特色产业,从播种到管护,从收获到运输,农场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如今,村里年用工量达3.6万人次,每年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7万元,真正实现了让‘产业兴’转化为‘百姓富’。”苟春明说。(广安区融媒 冯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