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小镇为何频频出圈?

发布日期:2025-05-14 09:42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5月2日,在美丽的嘉陵江武胜段,鸣钟镇以破竹之势闯入公众视野。在央视的直播镜头里,这里的游客秒变“摸鱼特种兵”,在泥塘摸爬滚打,上演现实版“捕鱼达人”,溅起的泥点都带着欢乐的味道;水面上,自由组队的游客激情PK划竹筏,激烈刺激的抢鸭子“大战”轮番上演……

这场直播不仅让鸣钟镇小寨村“火”了一把,更让全国人民看到了武胜乡村游的独特魅力。这座曾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小镇,为何能在乡村振兴浪潮中实现华丽转身?记者实地采访,探寻其“出圈”密码。

从“沉睡土地”到“聚宝盆”

5月12日,走进小寨村,郁郁葱葱的树林宛如天然屏障,带来阵阵阴凉。在嘉陵江支流长滩寺河上,一场划竹筏比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游客们自由组队,竹筏上的运动员们齐心协力划桨,鼓声一起,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

“听说这里有竹筏比赛,我和几个朋友都想来现场体验一把。”游客陆春刚游完嘉陵江,就乘车来到鸣钟镇,不仅体验了竹筏比赛,还参与了紧张刺激的抓鸭子比赛。

河道锣鼓齐鸣、呐喊不断,林间却是一副岁月静好、闲情野趣模样。

“夏天暑气蒸腾,林中温度低了好几度。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还能有这么多娱乐项目,真的很不错。”游客祝爱英在体验过“浑水摸鱼”、共耕农场等项目后,悠闲地来到林下围炉煮茶,午后小憩的时光让她感到无比惬意。

“我们推动独巍山村、华严村、龙庙村和小寨村联合发展乡村旅游,最终在独巍山村建成独龙寨研学基地。”鸣钟镇镇长何金钟介绍,在这个抱团发展的项目里,主打一个“变废为宝”。

曾经废弃的房屋,修缮后焕然一新,变成了棋牌室、儿童休闲区、直播间。闲置的林地,通过打造成为拥有多种业态的旅游胜地:林下KTV、林下火锅、林下烧烤、山地越野……丰富的体验项目,让这里在周末或者节假日变成欢乐的海洋。在这场返璞归真的“村游”中,游客们可以当“一日村民”,解锁山村野趣。

“农旅融合+研学经济”模式,让“沉睡”的土地焕发新生,为乡村振兴按下“加速键”。未来,鸣钟镇将始终突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工作思路,提档升级“粮+果”产业模式,着力培育链主企业,继续探索集体经济“飞地抱团”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新业态,持续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全力提升乡村产业整体竞争力。

从“单打独斗”到“雁阵齐飞”

在乡村振兴中,人才是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力量。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24年度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入选人员名单,武胜月亮湾湾生态农庄负责人易小梅成功入选,成为全省20位获此殊荣的人员之一。她凭借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乡村文旅事业的执着追求,在家乡的土地上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文旅画卷,成为乡村发展的“领头雁”。

当天,记者来到月亮湾湾生态农庄时,易小梅正和村民一起给柑橘树疏花。2016年,易小梅和朋友多次前往眉山考察,看到眉山周边农户因种植耙耙柑发家致富,她深受触动。

回到小寨村,面对曾经肥沃却变成荒山杂草地的土地,以及仍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乡亲们,她决心要为家乡做点事。2017年,易小梅在小寨村流转了165.8亩土地发展柑橘种植,不仅让村上的荒地长出了“致富果”,还解决了村民务工难题。

在涉足农业前,易小梅一直从事餐饮行业。为了让顾客吃得放心,她在果园里间种了许多蔬菜,并另外开辟了30亩菜园。“自己种的绿色蔬菜,能让顾客感受到从菜地到餐桌的健康生态,还完善了产业链,实现农旅融合闭环。”易小梅说。

2022年,易小梅又投资200多万元,打造了集生态种植、民宿、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月亮湾湾生态农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农庄不仅为乡村振兴助力,还被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四川省‘10+1’乡村美食型家庭农场典型案例”。

“从最开始种植晚熟柑橘,到后面发展餐饮,加入民宿、会议、团建、商务娱乐等项目,我一直在探索农旅融合之路。”易小梅说,她想用学到的经验为老百姓做实事,致力打造一个富有文化底蕴和特色魅力的乡村旅游品牌。

在壮大集体经济方面,易小梅同样不遗余力。以小寨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点示范村建设为契机,她立足当地山水风光资源,通过飞地抱团模式建成户外游乐基地“奇趣森林”,将废弃棚屋改造成酒馆,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70万元,解决50余人就业。

易小梅的事迹只是鸣钟镇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鸣钟镇积极扶持返乡人员创业,配合做好土地流转、技术培训、项目规划指导、基础设施配套等服务支持;建立“同心同德同力”关怀模式,发动社会各方力量组建“爱心帮帮团”,成立爱心基金会,常态化开展“一老一小”“一特一困”关心关爱活动;对接建行、农行、中银富登等金融机构,赞助开展“一榜两评”表彰大会,分发奖励物资,表扬先进典型,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接下来,鸣钟镇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提前谋划,切实做好人才补位工作。建立以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优秀农民工等人员为主的人才库,吸纳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进入村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储备一批后继能人。(武胜融媒 任禹舟)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