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柠檬凭什么入选“国字号”?

发布日期:2025-05-26 09:59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日前公示了2025年首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广安区“白马柠檬”成功入选。

从昔日零散的“小柠檬”到如今入选“国字号”的“金果果”,不禁让人疑惑:在地域面积仅24.68平方公里的白马乡,白马柠檬究竟凭什么入选“国字号”?

5月22日,记者来到白马乡,探寻白马柠檬入选“国字号”背后的密码。

规模化发展

种植柠檬8000余亩

当天上午8时,雨后初晴的白马乡白马村柠檬种植基地格外清新。千余亩柠檬树在雨水的滋润下愈发青翠,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柠檬香气。

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碌地进行日常管护,有的手持工具除草松土,有的为果树修枝整形。约1小时后,工人们陆续撤离园区。

正当记者疑惑之际,头顶传来“嗡嗡”的声响——一架无人机飞到果园上空,进行飞防作业。

螺旋桨搅动的气流拂过树梢,枝叶随之轻轻摇曳。“这是我们采用的现代化植保方式。”广安农丰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游中杰说。

这位50岁的本土企业家,正是带动当地柠檬产业发展的关键人物。2014年,在外经商的游中杰返乡探亲时注意到,尽管这里家家户户都种植柠檬,但分散的经营模式和落后的种植技术导致柠檬产业难以形成规模。

“当时柠檬只能在周边低价销售,村民收益很有限。”游中杰说,正是这个发现,让她决定带着积蓄回乡创业,与丈夫一起流转土地规模种植柠檬。

经过11年的发展,当初的400亩果园已扩大至1500亩,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柠檬种植行列。

与此同时,白马乡政府抓住乡村振兴机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7个种植业主,目前,全乡柠檬种植规模达8000余亩。

广安农丰农业有限公司也成为广安区农业龙头企业,并先后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认证”和“全球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两大行业权威认证。

“柠檬富含维生素C和多种矿物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游中杰一边介绍一边带记者参观公司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在这里,预冷设备、恒温仓储和冷链运输车组成完整的产业链,确保了产品的品质。

如今,“白马柠檬”已成为知名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还以“渠江柠香”“流杯柠檬”两大品牌远销印度尼西亚等地。全乡柠檬产业真正实现从“房前屋后”到“千亩基地”,从“田间地头”到“国际餐桌”的跨越式发展。

品质升级

白马柠檬市场向好

2024年,广安农丰农业有限公司柠檬总销量突破300万斤,其中出口量达120万斤,共实现经营性收入约400万元。

市场向好的背后,是白马柠檬显著的品质优势。游中杰分析:“去年柠檬主产区减产固然推高了价格,但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产品赢得了市场认可。”

“为什么?”记者发出疑问。

“四大优势,铸就品质。”一旁的白马乡副乡长谭祥接过话茬。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白马乡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年均气温17.9℃,年均温差21.8℃;无霜期达300天,年均日照1200小时,年总辐射89.9千卡/平方厘米;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条件都十分适宜柠檬生长。

——优中选优的品种特性。整个白马乡主栽“尤力克”柠檬,果皮淡黄、香气浓郁,出汁率38%,果酸含量符合标准,即使是用于加工,产品的品质也属“上等”。

——科技赋能的种植体系。西南大学的专家团队常年驻点,指导农户采用水肥一体化、生物防治等新技术,使柠檬产量明显提升。

——配套完善的产业设施。建设提灌站、冷链中心等基础设施,配备无人机、筛选机等设备,推动产业现代化。

“我们乡采取的统一技术、统一修枝整形、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套袋、统一销售等‘六统服务’,加上广安农丰农业有限公司的技术经验分享,助力白马柠檬种得好、保得鲜、卖得远。”谭祥说。

值得一提的是,产业的发展不仅富了村民口袋,更暖了民心。广安农丰农业有限公司每年带动约500名村民务工,其中脱贫户15名。

79岁的村民游思珍说:“我年纪大了外出找活难,现在在家门口摘果套袋,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挣4000元,好得很!”

随着“国字号”荣誉加身,白马乡正通过“合作社(农业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用“党建引领、干部带头、业主创建、大户示范、户户参与”的发展思路,加快建设柠檬集散中心,布局精深加工产业链,让“白马柠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广安区融媒 张雅棋)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