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油路直通入户、庭院花香四溢、“孝文化墙”引客驻足、千亩药材基地药香弥漫……5月30日,走进全国文明村——邻水县观音桥镇六合寨村,一幅“景美、人孝、业兴”的和美乡村画卷生动铺展。近年来,该村内外兼修,从人居环境整治到文明乡风培育,再到特色产业壮大,探索出一条文明创建赋能乡村振兴之路。
环境蝶变
擦亮文明“面子”
文明乡村是什么?对于村民来说,是一条平整的水泥路,是没有蚊子苍蝇乱飞的厕所……干净、整洁是第一诉求,这些愿景已在六合寨村文明乡村创建中得以实现。
平整的道路、新建的小洋楼、精致的纳凉椅子、宽阔的篮球场、崭新的休闲运动器材,在六合寨村,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让人眼前一亮。
这样的场景,在以前村民想都不敢想:过去房前屋后堆着杂物,垃圾乱扔乱放,生活污水随意倾倒,一到夏天蚊子苍蝇到处乱飞……近年来,六合寨村大力实施环境卫生整治,推进旧村居改造、环境美化提升和基础设施改善。“经过整治,村里环境大变样,路宽了、河净了、院子整洁了,文化室、卫生室、农家书屋都建好了,不少外出的人都想回来养老呢!”村民段明霞说。
不仅如此,该村还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着力推动旧村居改造、环境美化提升、基础设施改善等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打造以乡村旅游、健康养生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品牌,这里一跃成为乡村游、近郊游的热门打卡地。
孝善润心
做实文明“里子”
文明乡村,既要“面子”美,又要“里子”实。文明乡风既要美在景,更要美在心。
从六合寨村村委会出发,一路向西,柏油路如黑绸带蜿蜒向前。走进杨家湾,道路两侧的“孝善长廊”格外引人注目,二十四孝故事彩绘墙、孝亲榜单、家风家训展示牌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我们村八成以上家庭门口都挂着‘孝心牌’,谁家做得好,村民心里都有杆秤。”六合寨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吕锋介绍,近年来,该村以孝文化为抓手,创新基层治理模式:设立“孝心基金”,对赡养老人的家庭给予积分奖励;组建“银龄互助队”,低龄老人结对帮扶高龄老人;连续6年举办“孝文化节”,评选“好媳妇”“孝德家庭”。如今,孝老爱亲已成为村民自觉,全村矛盾纠纷发生率下降90%,乡风文明指数连年居全县前列。
村民杨修荣返乡照顾患病的母亲多年,其孝行和勤劳致富的事迹被传为美谈。去年,他经营的农家乐经过改造升级,生意越来越红火。“我们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发展也越来越好,村民的生活越来越红火。”杨修荣乐呵呵地说。
产业赋能
夯实文明根基
近年来,六合寨村坚持以“党支部+”模式为引领,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引进业主,发展葡萄园150亩、柑橘园600亩、中药材1000亩、油橄榄600亩,村集体经营梨树基地260亩,形成了“一链两翼”产业格局。目前,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6余万元,全村人均年收入约2.1万元,走出了一条产业赋能、强村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
唱一首悠扬的歌曲,跳一支轻快的广场舞,看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与老友相聚在村头的长凳唠家常、享受幸福时光……如今,在六合寨村,处处涌动着清爽的文明之风,焕发着无尽的生机和活力。
文明创建无终点,扬帆起航再出发。六合寨村将持续创新工作思路,不断丰富活动载体,让文明软实力持续转化为发展硬支撑,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邻水融媒 张天文 广安日报记者 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