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彭家乡李子采摘季开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
6月23日,记者来到彭家乡天井村,一片片挂满“五月脆”的李子林在微风中摇曳。
一见面,广安市广安区蜜脆李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志华就笑着介绍:“今年我们已经卖出一万多斤李子,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2022年,在彭家乡优质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契机下,彭志华等发起成立了该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之初,困难重重。
“最初,我们邀请当地村民加入合作社,有些人当场拒绝,还有些村民本打算加入,却在签字时反悔。当时的情况用一个字可以概括,那就是‘难’。”彭志华介绍。
彭志华挨家挨户地拜访沟通,向村民介绍合作社发展前景,这才有村民表示愿意加入。
困难接踵而至。2023年夏天遭遇干旱,该合作社种植的李子树死了近1200棵,这让彭志华心疼不已。加上生产设备老旧、农用机械缺乏、灌溉设施落后、种植技术不足、产业链不健全等问题,该合作社一度陷入困境。
“必须改变。”彭志华在一次与社员开会时当即表态。
可是,“改”的资金从哪里来?
偶然间,彭志华了解到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有一个扶贫相关项目,合作社正好符合申报条件。彭志华向相关单位提交了商业计划书,经过竞争性遴选,获得了IFAD资金150万元。他又自筹资金17万元,用于该合作社改建。
随后,彭志华带领团队到各地考察学习。借助项目资金支持,该合作社新修了管理用房、购置了相关设备、组建了管理团队并完善了管理制度。
“有了‘硬件’,现在我们工作开展起来更加顺畅了。目前,合作社社员有76户,其中脱贫户20户。”彭志华说。
在生产设备方面,该合作社优化设施配置,修建水果分拣场地、灌溉设备等。“以前灌溉靠人工,又累效率又低,现在有了新设备,方便多了。”社员滕昭金笑着说。
同时,该合作社还注重产品开发和品牌塑造,拟定“奇果农业”作为产品品牌,积极参加各类推介会和展会。“我们的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知名度越来越高。”彭志华自豪地说。
据悉,秉承“以旅促农、以农强旅”的理念,该合作社还采用“水果生产+体验采摘”的模式,助推“园区变景区、产业变风景”。
2024年,该合作社产商品李6万斤,实现经济收入约35万元,配套种植的大豆等实现收入约20万元,社员户均分红500元,户均务工年增收2600元。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优先安排脱贫户就地务工。
2024年,51岁的李兴华以现金入股的方式加入该合作社,逐渐成为合作社技术骨干,月工资达2000多元。“年纪大了,在外头找不到活干。自从加入合作社,日子总算有了起色。”李兴华感叹。
在生态效益方面,该合作社坚持“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理念,灌溉水利用率可达95%,有效防止了土壤板结,提高肥效。
如今,彭家乡天井村的蜜脆李产业正蓬勃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广安区融媒 张雅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