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三溪镇乡村,道路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庭院舒适宜人。百姓或闲话家常、或忙碌劳作,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幅画卷,描绘出产业的蓬勃发展、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和人居环境的焕然一新。
基础设施夯实发展根基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乡村振兴的坚实骨架。6月30日,随着汽车平稳驶过崭新的桥面,三溪镇箩篼岩村郭家桥正式通车。这座横跨蜿蜒河流的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束了村民因地理阻隔“相见难”的历史,成为当地村民期盼已久的“幸福路”和“连心桥”。
箩篼岩村由原箩篼岩村与郭家桥村于2020年5月合并而成,然而一条穿村而过的河流成了村民日常交流与出行的“拦路虎”。“以前没有桥,同属一个村却交流很少,绕行箩篼岩要多花一二十分钟,太不方便了。”箩篼岩村副书记赵品均道出两村合并后村民的困扰。
为破解这一难题,对口帮扶单位——中国农工民主党四川省委大力支持该村建桥。2024年9月,凝聚着各方期盼的郭家桥公路桥开始建设。如今,一座长37米、宽7米,总投资189万元的崭新桥梁横跨河面,连接两岸。坚固的桥体、完善的防撞护栏,彻底消除了村民过往涉水绕行的安全隐患。
“现在新桥建起了,出行有保障,大家都愿意走新桥,再也不用担心交通问题了!”赵品均算起了“便捷账”:“之前绕行要一二十分钟,现在两分钟就能从这里上街,生产生活都方便了。”
郭家桥的落成,正是三溪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以此为起点,三溪镇乘势而上,持续夯实发展根基,助推一系列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全面铺开:在谷花村安装自来水增压一体化设施,维修整治堰口及山坪塘;在花岭村、长深村、明灯村硬化道路约3公里;在明灯村建设农业机耕桥1座。
特色水产“游”出产业新路
在三溪镇产业振兴的版图上,水产养殖正成为闪亮的“新星”。
在武胜丰盛鲈桂水产养殖车间,总经理彭志明俯身察看水池中游弋的鱼苗,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这是我们刚从广东引进的‘水中贵族’——澳洲银鲈幼苗,全川独一份。”他自豪地向记者展示着池中仅两个月大的“新贵”。
据介绍,澳洲银鲈含肉率52%以上,含蛋白质18.9%以上,含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8种,营养非常丰富。
“澳洲银鲈目前市场价为30多元一斤,经济价值远超普通鲈鱼,市场潜力巨大。”彭志明介绍,今年,他家引进2000尾银鲈幼苗,进行养殖试点。
武胜丰盛鲈桂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拥有养殖车间1.2万平方米,每年可以繁育鲈鱼、鳜鱼等鱼苗5000万尾,产出成鱼70万斤,年产值达5000万元。
水产养殖业不仅激活了产业,还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收益。武胜丰盛鲈桂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成立后,每年用工达1000个工作日,村民大多选择就近务工,增收致富。
近年来,三溪镇在实施产业振兴过程中,鼓励群众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产业,积极扩大养殖规模,将水产养殖产业打造成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游”出一条带动群众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宽广道路。
和美乡村点亮幸福生活
乡村振兴的最终落脚点,是让百姓生活得更舒心、更美好。走进如今的谷花村陆家院子,一幅洁净、舒适、充满活力的乡村新图景跃然眼前:道路干净整洁,延伸至家家户户;房屋错落有致,风貌和谐统一;庭院经过精心打理,靓丽舒适,处处洋溢着宜居宜业的和美气息。
“现在院子打造得非常完美,环境也好,还安了很多路灯,晚上出门亮堂堂的,而且还可以在休闲广场聊天、锻炼,居住起来很舒心。”站在焕然一新的文化广场边,村民汤敏高兴地说。
陆家院子的蝶变,得益于三溪镇投资300万元扎实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该项目实施包括风貌打造、文化广场修建、雨污分流、改厨改厕以及绿化美化等一系列惠及民生、美化环境的项目。
这一系列工程的落地生根,不仅让陆家院子的“面子”更靓丽,而且让“里子”更厚实。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人居环境的优化,直接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一个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和美乡村样板悄然出现。
民生工程连通民心与发展,特色水产“游”出产业新路,和美乡村点亮美好生活……三溪镇正一步一个脚印,以设施的完善、产业的兴旺、环境的优美,回应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武胜融媒 曹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