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发布日期:2025-07-21 10:12 来源:广安市农业农村局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收官之年,客观总结过渡期四年多以来的工作,冷静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前思考下步工作的努力方向, 是乡村全面振兴最重要也最基础的工作。广安市是中国西部典型的农业大市,更应该有冷思考大作为。

一、顿足回首:硕果累累

(一)监测帮扶有序有效。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网格体系,联动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风险隐患全覆盖排查,县级自查发现风险隐患1.3万余条,市级抽查复核整改风险隐患543个。组织119个镇(街道)1488个村(社区)20273人,全覆盖开展集中排查,共排查117.76万户348.15万人,新增监测对象280户723人,对有返贫致贫风险的413户4073人精准落实帮扶措施2353项,实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

(二)项目支撑坚实有力。2021-2024年,全市到位衔接资金46.14亿元,实施3724个项目。2021年以来,全市投入中省衔接资金15.28亿元用于产业发展。

(三)助农增收成效明显。创新开展促进脱贫人口增收致富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行动,集中开展促进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增收“百日攻坚”行动,2024年全市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速20.2%;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5%。

(四)发展条件全面改善。教育保障持续有力,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无失学辍学,为20.19万名困难学生发放助学补贴12251.73万元。医疗保障持续有力,为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特困人员、孤儿等医保个人缴费资助9426.26万元,实现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参保率100%。住房保障持续有力,住房安全有保障“回头看”10.3万余户、六类低收入群体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动态监测19.9万余户,将458户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对象纳入2024年政策保障范围,100余户计划纳入2025年农村危房改造保障范围,排查农村自建房90.75万栋,发现存在隐患房屋2.1万栋,已全部整治到位。饮水保障持续有力,针对春节和夏季高温等特殊时段,建立“日报告、日会商”制度,对129个农村供水高台地村“一村一策”编制抗旱供水预案,解决9000余人农村饮水不足问题。兜底保障持续有力,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580元/月,农村特困供养标准提高至754元/月,累计发放低保金6.55亿元、特困供养金2.69亿元、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1674.95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5381.98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6328.92万元。

二、顿足反思:问题闪现

(一)产业弱小化。产业大多属于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整村整镇规模化推进的相当少,各自为阵没有形成产业链条,削峰填谷能力相当弱。最近几年“非农化、非粮化”政策调整,个别地方已经“整改复耕”,“老”产业变得愈发零散,“新”产业没有发展起来甚至季节性撂荒。

(二)村居空心化。由于本地缺乏产业支撑,不少有劳动力的脱贫群众仍然选择外出就业,留守在农村的仍然是“一老一小”,个别院落房前屋后杂草丛生,个别老旧房屋破败不堪甚至影响安全。

(三)乡村一样化。不少乡村建设都是照搬照抄城市模式,村庄规划“千村一面”,川东民居风格已经荡然无存,各种墙饰墙画却“五花八门”,个别地方存在厕所选址不科学、重复建设有闲置等问题,同步建立管护机制更少。

(四)农民边缘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往往只体现在收取土地租金、务工赚取劳务费等方面,入股分红、二次返利等相当少。项目建设“一包了之”较多,真正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共商共建”的相当少,脱贫群众不知道政府在干什么,政府不知道脱贫群众在想什么。

三、顿足展望:激情满怀

(一)抓实常态化监测帮扶。一是全面广泛宣传政策,通过线上推送、线下张贴、大喇叭解答、短视频宣传、乡村院坝会等广泛宣传政策,着力解决农户不了解监测帮扶政策、自主申报少等问题。二是及时核实风险线索,严格落实网格管理责任,对拟新增低保户、孤儿、一二级重度残疾、临时救助、住院自付费用超过3万元、申请C、D级危房改造户等“六类对象”,同步启动监测对象识别认定程序。全面落实防止返贫致贫风险线索“省级推送”新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监测对象并精准落实帮扶措施,有效解决层层推送、重复推送、反复推送、增加基层负担等问题。三是优化监测对象程序,拓宽农户自主申报渠道,不断健全“一键报贫”等线上申报方式,将监测对象申报列入便民服务事项,优化监测对象县级审核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线上线下审核审批效率。四是精细落实帮扶措施,对尚未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的监测对象,进一步提高帮扶措施的针对性,确保尽早达到风险稳定消除条件;对识别2年以上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逐户分析并落实更具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有效解决措施不精准不到位、不够用用不好、千篇一律上下一般粗等问题。

(二)抓实脱贫人口增收。一是产业帮扶方面,全面贯彻落实《广安市农业农村局 广安市财政局关于支持发展庭院经济的通知》要求,推动脱贫村、脱贫户、监测户“愿养尽养、养出成效、愿种尽种、种出效益”。逐县摸排脱贫攻坚以来帮扶产业项目情况,推动巩固、升级、盘活、调整“四个一批”要求落地落实,规划建设帮扶产业“四个一批”试点乡镇,确保盘活发展有起色、巩固提升有措施、调整转型有规范、联农带农有成效。二是就业帮扶方面,确保帮扶车间数量和吸纳脱贫人口就业人数不低于2024年年底水平,公益性岗位数量和安置脱贫人口就业人数不低于2024年年底水平;有劳动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脱贫家庭和易地搬迁家庭“零就业”实现动态清零。深入实施乡村工匠“百千万”培育工程,完善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采取以工代赈方式的实施力度,合理开发、统筹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努力将脱贫人口稳在岗位、稳在企业、稳在就业地。鼓励和引导脱贫劳动力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有效提升脱贫人口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持续完善脱贫人口跨区域务工交通补助“免申即享”申领模式,进一步简化发放和领取程序,引导脱贫群众外输就业。三是消费帮扶方面,结合定点帮扶和“万企兴万村”行动,动员、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干部职工积极通过以购代捐、认购代养(代种)等方式积极采购或代购代销联系村、联系户的农副产品。鼓励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或专业合作社与脱贫地区建立产销合作机制,促进脱贫地区农产品销售。

(三)抓实扶贫和帮扶项目资产管理。一是健全项目台账,对2013年以来衔接资金项目建设、帮扶产业管理营运等进行全面梳理,健全资产分类分级管理体系,确保项目底数清、资金流向明。二是开展审计摸底,重点关注中省衔接资金项目合规合法、造价成本、履职尽责、工程质量、工程效益等方面问题,督促各地对照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组织责任单位分类施策、挂账销号。对确需长期整改的,强化建章立制。三是加强资产管理,规范确权移交程序和台账管理,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资产运营管护有效模式,规范资产收益分配使用,落实全程监管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四)抓实“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聚焦“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动态监测,确保“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聚焦脱贫人口医保资助参保等调整较大的衔接政策,制定工作预案,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举措,确保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提升。

(五)抓实协作帮扶工作。一是东西部协作方面,坚持扩面与提质两手抓,广安区重点围绕协议任务抓目标完成,围绕四项行动抓质效提升,围绕资金项目抓规范管理,同时持续推进前锋区、邻水白茶、武胜县柚香谷、华蓥市十里芳菲、广安经开区吉兴化纤等东西部协作项目落地见效,不断增强“造血”功能。二是对口帮扶剑阁方面,聚焦巩固脱贫成果、特色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深化结对交流等,推动结对帮扶项目在剑阁落地实施。配合开展帮扶资金专项审计,提升帮扶资金效益。三是驻村帮扶方面,全面贯彻落实《广安市提升驻村帮扶质效专项工作方案》,持续做好驻村干部选派管理,严格执行日常考勤、常态驻村、承诺践诺等制度,市县联动开展驻村干部全覆盖培训,帮助驻村干部更好履职。四是社会帮扶方面,继续加强与定点帮扶广安的中省单位沟通对接,配合开展“乡村行”活动,引导更多资源助力乡村建设与发展。

(六)抓实信息数据系统管理。一是加强数据源头治理,继续强化村党组织书记作为村域涉贫数据第一采集人、乡镇党委书记作为第一审核人的工作责任,严格签审程序和要求,杜绝“以章代审”甚至“缺席不审”,从源头上防止“数据满天飞”。二是加强数据分析比对,衔接并掌握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人员名单、医保参保、危房认定改造、水质水量标准等与“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相关联数据情况,督促落实务实管用举措,做到及早预警、及时解决。三是加强信息交办提醒,结合省级通报问题,加强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关指标达标风险进行监测和分析研判,拟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风险隐患提示函,提示市级相关部门及相关县,建立交办问题台账,定期收集情况反馈。四是加强数据清洗工作,组织开展数据集中清洗工作,对发现的问题数据现场修改,对疑似问题或数据信息不全情况立即组织基层干部进行核实并在国家系统中修改完善,推动业务能力和数据质效双提升。

(七)抓实问题整改工作。一是国省反馈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方面,牵头制定考核评估问题整改方案,推动国省考核评估发现问题整改。二是省级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方面,对反馈的面上问题和具体问题分项制定整改措施,并按期报送整改进展情况。三是国省暗访督导反馈问题整改方面,坚持“一事一交办”原则,全力推进问题整改销号,同时举一反三查摆整改,不断提升发展实效。

(八)抓实巩固脱贫成果总体评价。一是组织自评调研。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情况开展专项调研,对过渡期工作成效开展自评,对过渡期是否按期结束提出初步建议。二是宣传经验做法。深入挖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总结提炼经验做法,讲好广安故事,提升工作成色,形成典型经验。三是积极建言献策。系统梳理过渡期以来的政策措施,对政策落实情况、实施效果、短板弱项等评估研究,提出下步政策优化调整建议。按照中省部署要求,加快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四川省广安市农业农村局 罗卫平)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