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市永兴镇: “一村一品”兴一方

发布日期:2025-09-09 08:59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近年来,永兴镇以南宋名将安丙故里为文化根脉,以“甘溪农家”为品牌,创新提出“整镇整链多业态、‘一村一品’多路径”思路,推动7村1社区从“单打独斗”转向“集群作战”。

数据显示,2024年,永兴镇集体经济累计实现经营性收入1800余万元,固定资产突破1000万元,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正越走越宽。

一盘棋布局乡村产业

9月4日,在永兴镇大佛山村连片粮经复合种植基地,今年5月种植的大豆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着除草施肥;而不远处的甘溪农超门店内,菜籽油、红苕粉等农特产品包装整齐,等待发往客户手中。

“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00万元,村民人均分红500元,今年肯定还要涨!”永兴镇大佛山村党委书记赵玉波自豪地说。

大佛山村的蝶变,正是永兴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的生动缩影。

“发展集体经济,不能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必须全镇一盘棋。”永兴镇党委书记姜微波介绍,永兴镇是南宋名将安丙的故乡,古名“甘溪场”。该镇依托南宋文化资源,在2020年,登记注册“甘溪农家”文化品牌,全镇统一使用“甘溪农家”这个集体经济品牌,所有产品统一包装上市、统一市场推广。同时,成立“甘溪农家”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整合各村资金、土地和人力,将农业全链条拆解为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差异化分配给各村经营。

据了解,大佛山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流转土地3200亩,建成粮经复合种植基地,全力打造“甘溪”品牌;马架坪村农机多,农机作业经验丰富,整合全镇47台大型机械,创建“甘溪农机”品牌,为全镇提供低于市场价10%的耕、种、收“一条龙”服务;褒先寺村交通便利,建成1000平方米标准化加工车间,建立“甘溪农超”,把各村送来的蔬菜、菜籽、红薯统一分拣、包装,贴上“甘溪农家”品牌标识,再通过电商发往成都、重庆等地;河心村则利用秸秆回收,上马年产3000吨的“甘溪农能”有机肥生产线,让农业废弃物变成抢手货。

“现在,连玉米须子都变成了宝。”河心村村民唐天云笑着说,“过去烧秸秆污染空气,现在秸秆都直接卖钱,每吨180元,还能分红。”

在姜微波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手绘“甘溪农家”产业地图:8种颜色标注出永兴镇的7个村1个社区,8个点位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串成一个闭环。

“过去,村村都想‘大而全’,结果同质化竞争严重。现在镇党委统一指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姜微波说,大佛山村的蔬菜由褒先寺村加工后贴上“甘溪农家”品牌标识销售,马架坪村的农机队为全镇提供成本价服务……“既避免同质化竞争,又形成产业链闭环。”

多路径激活致富密码

永兴镇七成以上土地属于浅丘,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如何让有限的资源释放最大效益?答案就是“一村一品”。

该镇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按照“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避免同质化竞争,将“甘溪农园”“甘溪农机”“甘溪农能”“甘溪农工”等品牌规划到全镇8个村(社区),形成“一村一品”集体经济主要实体经营项目。

造甲沟村地处山沟,耕地碎片化,但壮劳力多。村党委牵头成立甘溪农工劳务合作社,下设环卫、绿化、搬运、家政等35支专业班组,与镇环卫所、工业园区签订长期用工协议,去年实现劳务收入63万元,带动人均增收2400元。

“以前外出务工要跑很远,现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脱贫户蒋昌琼每月在园区做保洁能拿2600元,还能照顾上学的孙子,这令她十分满意。

褒先寺村则把“网红经济”玩得风生水起。褒先寺村党总支书记谯华林带领6名返乡大学生,在抖音、视频号注册“永兴兵支书谯华林”账号,在网上直播,助推玉米、红心蜜薯销售,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此外,清溪口村利用渠江资源,发展生态养殖和休闲垂钓;永兴社区承包农贸市场,提供管理服务……如今,“一村一主业、多业互补”的格局,让永兴镇集体经济百花齐放。

集体经济壮大了,收益怎么分?永兴镇拿出“4231”分配方案:40%用于扩大再生产,20%投入民生实事,30%按股量化给村民,10%奖励村干部。

“去年,我们用集体经济收益修建了3公里产业路,安装了85盏太阳能路灯,村民晚上跳坝坝舞方便多了。”马架坪村党总支书记黄强说。

“党建引领是根本,精准定位是关键。”华蓥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评价,永兴镇通过党组织整合资源、错位竞争,实现了集体经济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为丘陵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自2020年10月农村集体经济实体化运行以来,全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累计达到1800余万元、利润200余万元,积累固定资产价值1000余万元。其中,大佛山村累计收入突破1000万元,马架坪村累计收入突破300万元,河心村、褒先寺村累计收入分别突破100万元,走出了“整镇整链多业态、‘一村一品’多路径”的永兴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眼下,永兴镇正谋划延伸产业链:深挖南宋名将安丙文化,打造“甘溪古镇”;建设渠江滨江路,串联农文旅资源;试点闲置农房流转,发展“周末经济”……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村都找到自己的‘致富密码’。”姜微波信心满满地说。(陈科村 华蓥融媒 陈树林)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