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岳池经开区川渝合作生物医药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工程机械轰鸣声不断,高高堆起的钢材在阳光下泛起光泽。
“项目进展快,从申报到落地再到动工,仅用了36天!”在岳池发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部长张天元看来,这得益于资金保障到位。
前不久,该项目获得了由岳池县农发行提供贷款授信5亿元、贷款期限20年的服务,并于1月17日实现2.5亿元贷款投放。“资金已到位,项目正加快推进。”张天元介绍,目前,该项目1号楼展示中心完成了主体建设,5号、10号楼桩基也全部完工。
同样解决了资金问题的还有位于广安区的四川弘博士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因资金短缺一度面临停产。在困难之际,四川农信广安农商银行广安区支行一路“绿灯”,为公司提供了1000万元信用贷款,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拓宽了销路,新厂房建设也加快了步伐。
“2022年,全市各项贷款余额创历史新高;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降幅创新高,系近五年来最大降幅;金融生态评价排位增幅全省最高。”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方飞剑介绍,2022年6月,广发银行广安分行正式开业运营,结束了我市无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历史;同年,建行高竹新区支行也正式开业运营,金融体系布局更加完善,使全市金融服务广度大幅跃升,金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金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还得益于全市金融部门转变工作作风。据介绍,2022年以来,市金融工作局牵头开展“同城融圈·金融先行”活动,建立健全银政企精准对接机制,两个工作日信贷响应机制,每月双向推送企业融资需求和银行产品,切实打通银企对接“最后一公里”。2022年,共举办专场对接活动12场,促成210个项目(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融资意向99.86亿元。
引入金融“活水”不仅依靠信贷投放,直接融资也是一项重要手段。我市建立了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组织银行、基金、券商等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开展“一对一”上市辅导和综合金融服务。2022年,全市实现直接融资112.65亿元,推动15家重点企业纳入省上市培育后备资源库,新申报数量排川东北5市第一位。
不仅如此,深化金融改革也为优化金融环境作出突出贡献。2022年,我市出台《广安市深化金融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十二条措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金融服务,为市场主体减负激活力;印发《广安市绿色金融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引导银行机构创新开发“小微易贷”“工程信易贷”“烟火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推动信贷资源向小微企业、绿色金融等薄弱环节倾斜,切实降低企业融资门槛和成本,助力实体企业发展。
稳定的金融环境是金融良性发展的前提。我市坚持底线思维,注重在发展中防控金融风险,去年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压降至2.47%,降幅列全省第二。历时4年的广安思源农商银行风险得到实质化解,有望如期实现高风险机构“摘帽”。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市各项存款余额2668.4亿元,较年初新增327.53亿元,增速13.99%;各项贷款余额1309.42亿元,较年初新增159.23亿元,增速13.84%,比上年度多增36.38亿元;全年累计投放贷款757.41亿元。新增存款和新增贷款均创历史新高。
今年,我市各金融部门将持续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以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为主抓手,加大信贷投放,拓展融资渠道,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力争新增贷款再创新高,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岳池融媒 刘婧 广安日报记者 任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