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钟,字伯律,号龙岗,又号如愚,明代江西靖安人。况钟是一位深受百姓尊敬的清官,《明史》记载“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苏州百姓更称他为“况青天”。
“两袖清风”可以说是况钟一生的真实写照。况钟曾三次任职苏州府,他在任时,协助巡抚悉心计划,多次下诏减轻苏州、松江地区的重赋,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后来苏州济农仓积累的米粟达数十万石,这些粮食除用来赈济灾荒之外,还用来代缴民间杂赋和拖欠的租赋。
明正统四年,况钟任苏州知府已九年,要赴北京考绩,朝见皇帝。在明朝,地方官进京朝见,一般都要带搜刮来的金银珍宝,名产土仪,遍送京城里的势宦权贵,明代流行的一首歌谣说:“知县是扫帚,太守是畚斗,布政是驻袋口,都将去京里抖”。而况钟进京朝见,却两袖清风,不带一锱一铢。他赴京临行时,作诗和前来饯行的苏州人民告别,其中一首:
“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
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
况钟为官俭约律己,死后薄葬。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坟墓被挖掘,结果发现墓内除随身几件衣服和一根发簪外一无所有,足以证明况钟的清白俭朴。
“有明一代,一人而已”,这是《明史》给况钟的至高评语。著名的清官海瑞敬赞况钟“胜作十年救时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