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贽,字敬舆,浙江嘉兴人,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陆贽于唐代宗大历六年三月考中进士,曾担任县尉、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等官职,秉公用权、兢兢业业。唐德宗即位后,由监察御史召为翰林学士、参赞机要,帮助皇帝起草诏书,甚得朝廷倚重,当时号称“内相”。后出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职务,指陈弊政、废除苛税。
公元793年,唐朝的科举考试即将举行,一些官员亲属也要参加。当他们得知宰相陆贽具有最终决定权时,便纷纷登门拜访,想用重金对陆贽进行贿赂,但皆却被义正言辞地拒绝。一些人觉得陆贽不肯收礼太过绝情,朝野中便出现了对他的议论和毁谤。这些话很快就传到了唐德宗的耳朵里。唐德宗一向聚敛无度,也就劝告陆贽不要太过清廉。
面对唐德宗的劝说,陆贽并没有“奉旨”受贿,而是在一份奏章里写道:“贿道一开,展转滋甚。”意思是,“一旦开了受贿这个口子,必定胃口越来越大”。陆贽不止一次上疏唐德宗,劝他摒弃私欲,以社稷为重。公元783年,唐德宗派兵出关平叛,但将士们却因吃不饱饭而对朝廷感到不满,于是发动兵变,攻陷长安,唐德宗逃至奉天避难。在奉天时,陆贽劝谏唐德宗,希望他能以大局为重,废除“琼林”和“大盈”两个私库,表示“故圣人之立教也,贱货而尊让,远利而尚廉”,意为君主应该崇尚礼仪、保持廉洁,避免追逐利益、聚敛财物。在陆贽的劝谏下,唐德宗最后下令撤去了“琼林”“大盈”的匾额。
一心为公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方能正气凛然。陆贽以清正廉洁作风,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至今受人祭拜。广大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以干净、担当的崇高品质,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