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关键词看委员关注热点——市政协委员审议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侧记

发布日期:2023-01-03 08:58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1月2日下午,出席政协广安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委员们,分成多个小组认真学习审议了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现场气氛热烈。

“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同城融圈”成为委员们讨论的高频词。怎么看?怎么干?委员们纷纷讲经验、话思路、谈措施、说打算。

关键词一

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企业在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贺功锦委员建议,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保护力度,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夯实市场主体发展“基本盘”。

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引导基金是政府参与市场经济的重要工具,对创新财政资金使用、引导新兴产业发展、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发挥着重要作用。”江玲委员建议,发挥政府引导优势,加强优质资源配套,以“引资金、引产业、引智力”为主要目标,科学制定招引规划,同时健全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激发地方政府引导基金活力,助推优质企业发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全面提速。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做好促消费这篇文章。”为此,罗渝江委员建议,由政府牵头,以中国传统节日为节点,推出购物节、美食节、主题展销等系列消费促进活动,丰富多层次多元化商品和服务供给,打造更加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做活文旅是推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陈君委员建议,立足全市景区资源,开展系列传统文化活动,用传统文化赋能旅游发展,推进我市文旅深度融合。

关键词二

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广安老龄化程度正持续加深,必须提前谋划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陈波委员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聚力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努力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构建了一套制度体系,建成了一批基础设施,引进了一些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成功破题。

陈波建议,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在城区努力培育本土标杆化养老机构,打造15分钟便民养老服务圈;在农村提升敬老院服务质量,推动形成县、乡、村三级养老网络,让老年人享受更美的“夕阳红”。

“近年来,全市残联系统围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托养、宣传文体、维权六大方面开展工作,成效显著。”陈熹委员说,同时她也注意到全市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还需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参与度还需大力拓展,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还需着力营造。

陈熹建议,进一步加强主城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改善无障碍通道占道情况,并建立市级无障碍环境建设监督员队伍,推动监督员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改造和管理监督,保障行动不便人群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

就业是“六稳”“六保”之首。向萍委员认为,就业一头连着亿万民众,一头连着发展大局。她建议,要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校园招聘可适当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开放力度,要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短板,让乡村成为干事创业的大舞台,让家门口的“饭碗”越来越多。

关键词三

助推“同城融圈”

司法实践、法务服务是李佳委员此次关注的重点。他说,近年来,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在司法实践、法务服务等方面为川渝高竹新区发展给予了极大帮助和支持,但川渝高竹新区地跨两个行政区,在多项司法解释、立案标准上不一致,存在着同案不同标的情况。

为此,李佳建议,围绕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探索这一主题,以部分类别案件指定管辖的形式开展司法实践,打造跨区域法治一体化建设样板。

如何进一步助推“同城融圈”?李林桥委员表示,希望川渝两地加强沟通和协商,让两地相关政策充分发挥作用,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产业实现抱团发展、优势互补,推动“川渝通办”纵深发展。

“‘同城融圈’,绕不开的是产业。”谭华林委员认为,要加快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区,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就要加大承接重庆产业转移力度,加快培育壮大能源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发展基础好、增长潜力大、产业链条长、市场竞争强的产业集群,打造更多跨区域实施载体,协同为两省市拼经济搞建设、抓项目促投资提供有力支持,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报告提到,着力‘双圈’建设,助力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对此,李斌委员建议,根据政协工作职能职责,承办好“川渝毗邻政协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商联席会”,同时,聚焦中心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学习毗邻地区政协工作好做法,提升工作实效。(广安日报采访组)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