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办尚廉」2023年第17期《“风月尚书”徐勉》

发布日期:2023-04-28 16:29 来源: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徐勉,字修仁,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名臣、文学家。

徐勉自少孤贫,早励清节,为人笃志好学,初入国子学,后补西阳国侍郎。南朝萧梁时期,徐勉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主管全国组织人事工作。徐勉为人严于律己,行事公正,相传做吏部尚书时,向他跑官要官的人不计其数,他一律不给。某日夜晚,徐勉邀请友人相聚,席间一个名叫虞皓的人向他求官,一次便“求詹事五官”,徐勉正色道:“今夕止(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虞皓讨了个没趣,只得讪讪告辞。时人对徐勉的公正无私佩服之至,送其雅号“风月尚书”。

徐勉一生淡泊名利。他为官几十年,从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积蓄,俸禄大多用于资助贫穷的亲戚朋友。门客和朋友劝他为后代置点产业,他回答说:“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在给长子徐崧的《诫子书》中告诫儿子:古人说把清白的名声留给子孙,不也是一份很丰厚的遗产吗?古人还讲,把整筐的黄金留给子孙,不如教他们攻读一部经书。

徐勉清简尚义的精神为后世许多文人墨客和政治家所推崇。如宋孝宗时,尚书左仆射陈俊卿,一生清廉正直,年老时没有给子女留下金银财宝、高屋广厦,却留下一纸《示二子》:“兴来文字三杯酒,老去生涯万卷书。遗汝子孙清白在,不须厦屋太渠渠。”其中每一件事都对应着徐勉的故事。徐勉敬仰先贤、言传身教的行为,为子孙树立了榜样,至今仍然能给人深刻启迪。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