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一作许昌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被称“楷书鼻祖”。钟繇为政廉洁为私,惩恶扬善。
钟繇在做阳陵县令期间,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那年夏季连降暴雨,洪水泛滥成灾,田地淹没,庄稼颗粒无收,当地老百姓民不聊生。钟繇在自己寿辰这天,突然提出卖字。当时一家粮行串通几家大粮行以及一些典当行、酒楼的掌柜们,借祝寿之名来到县衙为钟繇祝寿。钟繇热情接待,钟繇说现在是大灾之年,县衙无粮无米,只能以茶代饭,聊表寸心。
茶罢,钟繇就要送客,这家粮行行长站起来代表宾客们说:我们一来是祝寿,二来是要买字,以装点门面。钟繇拈须微笑道:“买字有买字的规矩,同粮行卖粮一样要先有价钱。”这些奸商们借大灾赚了不少昧心钱,买字本来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又岂能在乎价钱?便纷纷要钟繇开价。钟繇说:“我的字同你们的粮价、货价一样,今天定了不能变,如果你们涨了粮价、货价,我的字也随着涨价,卖后你们照样需按涨后价格付款,每个字一两银子。”奸商们无法反悔。于是,钟繇一天竟然卖了一万多两银子。
第二天,钟繇用这些银子派人去买各粮行的米面,粮行老板们不敢涨价。钟繇用买来的米面,在县城大街支起大锅,煮粥赈济乡民,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月,终于使阳陵的穷人们渡过了饥荒。阳陵城乡数以万计的百姓,敲锣打鼓到县衙给钟繇送“功德匾”。这就是卖字县令钟繇的故事。
正所谓,“楷书鼻祖钟元常,人品如字清风扬。挥毫换金泽苍生,功德匾内民意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