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勉,字玄卿,曾祖父是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郑惠王李元懿,父亲李择言曾任岐州刺史。
李勉少时贫苦,但坚持苦读经史,注意修身养性,养成了沉稳恬静、洁身自好的性格和习惯。据《尚书谭录》记载,天宝年间,李勉外出游学,和一位上京赶考的书生客居宋州(河南商丘)某旅舍内。二人意气相投,不久就成为无话不谈的至交。书生病时,李勉端汤送药,尽心伺候。后来,书生的病越来越重,自知不久于人世,便让李勉把床下的箱子拿出来,说道:“我家住在洪州(江西南昌),本想上京应选,求个一官半职,荣光耀祖,不想身染重病,要命丧他乡,感谢您连日来的细心照顾。箱子里是一百两白银,我死后,请足下为我操办后事,告知家人,剩余的银子就赠送给足下了。”为了让书生安心西去,李勉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待书生死后,一边为他办理丧事,一边差人去洪州报讯。当时,李勉虽然是个穷学生,但他在财宝面前不为所动,把办丧事后剩余的银子悄悄放在棺材内随葬。
书生的家人在接到李勉报丧的书信后,赶到宋州。李勉将其领到墓地,移开棺木,将棺内银子返还,在场人无不被李勉诚信守义的精神感动不已。后来李勉一路升迁,官拜宰相,是唐朝有名的清官。
世人评论李勉“公忠雅正”“素有德望”“正直诚信”,在清贫之时对金钱的态度,反映了一位“君子”的道德与品质,真正做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人的欲望犹如洪水,一旦堤坝垮塌,洪水倾泻难遏。我们要学习李勉,守住自己的堤坝,管好自己的名利之心,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把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规范在道德和法律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