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在位于川渝高竹新区的四川新兴鹏宇电力设备有限公司配电室外,记者看到一台400千瓦时容量的大型充电宝正在为企业供电,企业的专职水电工正记录着相关数据。这是国网广安供电公司牵头推广的全市首个大型储能装置。
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川渝高竹新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前沿阵地,更是改革创新的试验田。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国网广安供电公司结合“察实情、出实招”专项行动,聚焦“高可靠性+绿色低碳+智能智慧”发展方向,将新区改革创新与绿电及新能源推广有机融合,让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在新区开花结果。
“虽然新能源的规模化发展尚需时日,但其创新示范带动作用不可低估。夜充日放的储能模式,将最大限度地削峰填谷,保持电网供需平衡。”新区供电中心主任柏海峰表示,目前正以储能装置为突破口,全面构建适应新能源接入、多元复合的创新型电网管控体系,从硬件和服务两个方向助力新区绿色低碳发展。
不仅是储能装置,国网广安供电公司还不断打造绿色电力智能传输、绿色低碳智慧建筑、车网互动(V2G)充电桩建设等多个绿色用能场景,持续推动源网荷储协同,通过多维度的综合能源服务,助力新区提升绿色能源利用水平。
自今年三季度以来,国网广安供电公司“电力赋能绿动未来”六大行动正式推出,其中之一就是完善新能源配套设施建设。目前,该公司已在川渝高竹新区配备了12个80千瓦充电桩。前不久,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组织供电、发改、交通等部门商洽后,正加快为新建的南北大道沿线规划布局新能源附属配套公用设施,为川渝高竹新区居民提供便捷的充电保障,助推新能源汽车发展。
值得一提的还有光伏发电项目。每当阳光照耀,高滩镇宝竹寺村村委会屋顶上几十片光伏板便闪闪发亮。“这一带是川渝高竹新区正打造的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带,村里重点打造的‘农光互补’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村委会工作人员李安介绍。
据悉,国网广安供电公司在川渝高竹新区开展“光伏进村”推广行动,光伏发电逐渐走进田野阡陌。不少村民陆续在自家屋顶安装了光伏发电板,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养殖”的“光伏+”绿色生态产业模式,将电用于照明及抽水灌溉。如今,光伏产业已成为川渝高竹新区内部分村组经济的重要补充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屋顶光伏、农光互补分布式光伏发电,既发展了与当地土地资源相适宜的产业,又推动了农村地区清洁能源发展。
“我们还与重庆大学电气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深度研究风电、氢能等新能源产品,学习多能互补零碳柔直示范案例,探索更广阔的清洁能源转型方向。”柏海峰说。
此外,聚焦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国网广安供电公司还深化跨省域一体化、供电实体化机构建设新模式,探索有利于新区发展的价格要素形成体系,试点大中型企业“零等待”接电、“云服务”验收……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成果,正全面转化为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和民生服务清单,川渝合作“桥头堡”的营商环境越来越优,电力服务越走越实。(广安日报记者 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