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华蓥市行政审批局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需求出发,规范运行事项、做实便民服务、拓宽申办渠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扩大川渝政务服务“朋友圈”,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已办理“川渝通办”事项1398件,节约办事成本17.5万元。
异地同标
办事不必两地奔波
前不久,在华蓥工作的重庆市民王先生发现自己的身份证即将到期,回重庆换领身份证至少需要半天时间,还要专门请假,费时费力费钱。
于是,王先生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住所附近的华蓥市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大厅咨询,得知在华蓥市内也可以换领身份证了,便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不到10分钟就在自助办理机上完成了相关手续,坐等身份证办好后邮寄上门。
“以前,在川渝两地办理同一桩事项,所需材料、办理时限等有所不同,所以只能去户籍所在地办理相关证件。”华蓥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段金蓉介绍,为了解决群众异地办事难题,该局积极编制“川渝通办”办事指南,统一规范川渝两地通办清单事项的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等内容,实现渝蓥地区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结果互认。同时,与邻水县、重庆市渝北区签订《渝邻华政务服务同盟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三批311项“川渝通办”事项和7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落地,推动34项高频电子证照跨区域互认共享。
“接下来,面对群众新要求新期待,我们坚持不懈继续拓展‘川渝通办’业务种类,让更多群众享受改革便利。”段金蓉说道。
拓宽渠道
老年人也有办事“专窗”
“最近帮两位肢体二级残疾的重庆籍居民新办了证件,特别有成就感。”12月15日,华蓥市残疾人联合会工作人员郭新莲翻阅着办理资料,高兴地说道。
原来,从前户籍地不在华蓥的群众只能回到户籍地申办业务,郭新莲看到行动不便的群众却不能为其纾困解难,心里十分不是滋味。自从残疾人证相关事项被纳入第二批“川渝通办”事项清单以来,华蓥市残联主动积极认领事项,迅速承接残疾人证新办、换领等业务,郭新莲们不再爱莫能助。
“老年人普遍不会网上申办业务,为此,办事大厅专门增设了老年人服务窗口,为高龄、残障等特殊群众提供咨询引导和延时、预约、上门服务,充分发挥帮办代办职能,让群众少跑路。”段金蓉说道。
“同时,我们拓宽申办渠道、做实便民服务,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畅通24小时全天候政企、政民交流便捷通道,满足群众办事需求。”段金蓉介绍,目前已线上建成四川政务服务网和“天府通办”App华蓥市分站点,设置“川渝通办”专区,通过数据共享、信息推送等方式,打通渝蓥两地“数据壁垒”;线下设立“川渝通办”专窗20个,配备工作人员24名,为申办人提供帮代办业务申请、上传材料等服务。
下一步,华蓥市行政审批局将继续聚焦问题导向、服务导向,用心打造川渝政务服务“朋友圈”,在推动完成三批“川渝通办”事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举措,着力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作为,不断提升行政审批质效。(广安日报记者 夏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