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承载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彰显着一座城市的形象风采。近年来,华蓥市把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作为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的民心工程来抓,不断下足“绣花功夫”,增加服务供给,着力改善城市面貌。“亮出城市天际线”工程就是华蓥市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的一项重点工程。
让城市天际线“亮出来”
“我家是封闭阳台,外墙上挂满了乱七八糟的线。”家住人社局家属院的苏木,多年来被这样的环境所困扰,“临窗眺望,特别影响观感。”
近年来,随着宽带网络的广泛建设覆盖,数字化、信息化带来的便捷惠及千家万户,但同时也因为在建设中缺乏通信基础配套、建设单位施工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造成华蓥市老旧小区及背街小巷的线缆纵横交错,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要是遇上狂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更是危险。”某副食店老板唐红称。
不仅是华蓥城区,在城乡接合部及各个乡镇场镇都有类似现象。据初步估算,若把城区及中心场镇的废置通讯光缆线连接在一起,总长度约300公里。
随着城市发展,将凌乱无序的架空线“请入”地下早已成为共识。2021年3月,由华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的“蜘蛛网”联合整治协调会召开,按照“一路一方案、一区一方案”原则,统一设计方案,形成政府、企业齐抓共管的局面,“蜘蛛网”整治攻坚战由此打响。
“我们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镇改造及重大项目建设的契机,采取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方式,加大对通信线缆的除旧布新,全力破除‘蜘蛛网’,让城市天际线‘亮出来’。”说起整治思路,华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产业与信息化股股长易彪娓娓道来。
截至目前,华蓥市累计完成40余个老旧小区和红岩、庆华、永兴3个乡镇场镇街道沿线通信线缆整治;完成红岩游客中心、禄市镇场镇通信线缆下地改造工程;完成园区拓展区、物流园区、高兴农事中心等重点项目用地范围通信线路迁改整治工程等,整治线缆超200公里。
精雕细琢擦亮城市形象IP
架空线入地,看起来就是将缆线埋入地下,但背后却错综复杂,涉及沟通协调、工程施工和监督管理等诸多环节,有人把它比喻为“在跳动的心脏上做手术”。
由于年代久远,这些盘根错节的架空线虽然颜色材质相似,从外观无法区分其用途,但实际上分属不同的权属单位使用和维护,所以要厘清线缆“主人”,不得不拿出“蚂蚁啃骨头”的毅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组织人员挨个对小区或项目现场进行实地勘查、督导,对经确认的无主线缆进行权责划分、统一清除,有权属单位认领的线缆各自承担清理责任。”易彪说,“此外,我们还通过规划引领、行业评议、群众监督,加大对通信行业的管理,促使整治工作高质、高效推进。”
同时,随着城市发展,不同时期埋设的各种线路让地下空间越来越小,要想加入新的管线,只能“见缝插针”。
“在架空线入地之前,我们都会联合各职能部门、管线单位、参建单位前往现场踏勘、指位置、做标识,逐一确认每一处开挖的位置。”华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建设管理股股长杨秀波说。
但在施工作业中,工人们常常发现现场的管线状况和当年的地下图纸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老旧小区的地下管线非常复杂,需要我们格外小心,反复确认并谨慎施工。”施工人员段兴华说。
此外,为合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华蓥市也在同步实现地上通信杆、信号杆向入地通信管廊转变,通信箱体“隐形化、小型化、景观化”治理,使其从“无序增长”变为“有序管理”。
治理城市病,很难一劳永逸,后期的监督管理至关重要。“若主干线路老旧或新建小区经过整治后出现了新的‘蜘蛛网’,我们局党组将约谈通信公司主要负责人,视约谈和后期工作落实情况,对整治不力、推诿扯皮的,及时向其上级公司和上级行业主管部门进行通报。”华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饶燎坦言。
城市治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架空线的规范建设只是华蓥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缩影,我们将继续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以绣花功夫,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擦亮华蓥‘红岩故里·雄山华蓥’旅游城市形象IP。”华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陈奕帆说。(郑光燕 华蓥融媒 李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