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口古镇将于2025年春节前夕焕新开街!”看着朋友圈刷屏的新闻,武胜县城居民杨惠迫不及待,想在开街前一睹武胜版“洪崖洞”的风姿。
12月16日,阳光正好。杨惠约上好友,直奔正收尾的武胜县沿口古镇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现场。杨惠眼前一亮:古拙的青石板路、斗拱飞檐的吊脚楼、错落有致的明清仿古式建筑群……“记忆中的老街回来了。”
杨惠口中的老街,是始建于明末清初的解放街——沿口古镇的主要街道之一。对于武胜人民尤其是沿口古镇的老居民而言,这条古老的街道承载着满满的回忆。旧时光里,街道两旁多为一楼一底的穿斗木结构民居,楼下为店铺,楼上住人或存货,人来客往,热闹非凡。
岁月荏苒,沿口古镇逐渐冷清下来。曾经青瓦飞檐、粉壁红梁的老建筑变得破旧,青石板铺成的街道坑洼不平、污水横流,不复往日的繁华喧嚣。居民们保护开发古镇的呼声日益强烈。
以省级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为契机,沿口古镇迎来新生。近年来,武胜县加快推进沿口古镇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以“一江一水一码头”景观节点集中分布带为支撑,全面提升古镇“颜值”,丰富“嘉陵江畔游”文化旅游供给。
沿口古镇棚户区改造项目总投资约13.7亿元,对古镇老街的修缮改造是重点。古镇老街修缮改造以保护为原则,“整旧如旧、修旧如旧”,保留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积淀。此外,武胜剪纸、传统餐饮、曲艺、龙舟等本土文化元素也融入古镇,整个古镇涵盖火锅、酒楼、咖啡、小吃、手工艺品、酒店、民宿等多种业态。
“心心念念,终于成功打卡。这哪是现代改造的小镇,简直就是韵味十足的古镇。”杨惠忍不住发了一条朋友圈,对开街满是期待。
一座古镇成为新打卡地,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带来的全新体验。新型城镇化不仅是“面子”新,居住环境的“里子”新。
利民街与武胜很多老旧街道一样,曾饱受“道路窄、车乱停、设施老、绿化差”等困扰。居住在附近的群众每天最期盼的事,就是对这些老旧街道进行整治。
在群众的热切期盼中,167个老旧小区及周边背街小巷被纳入武胜县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重点项目。一条条“会喝水”的人行道、一道道“智能防线”安防系统、一处处器材齐全的休闲广场不断延伸,街道面貌焕然一新。
“‘微更新’是我们实施背街小巷改造的特色之一。”武胜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旧改办工作人员舒冠超介绍,武胜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充分利用城市拆除的违法建筑、临时建筑,统筹推进道路和院坝建设,把不起眼的“边角料”空间改造成一个个健身场所,拓宽小区公共空间面积。
武胜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步履不停:2025年,该县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达到19.7平方米,每千城镇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55张,实现“5分钟生活圈、10分钟健身圈、15分钟服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