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既是群众家门口的“关键事”,更是城市焕新的“民生事”。近年来,广安区深入践行“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同时积极探索改造后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夯实“面子”、做实“里子”,持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扮靓小区“面子”
近日,广福街道西溪社区世博花园老旧小区改造现场一片忙碌。挖掘机有力敲击地面,雾炮机同步喷雾降尘,工人们各司其职,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我们2月底进场施工,目前正同步推进雨污管网、通信管网、消防设施以及生态绿化改造工程。每天安排15名工人挖基坑、砌筑通信井,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20%。”广安区老旧小区项目施工负责人段佳兴介绍,“项目合同工期截止到10月底,我们将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确保按时按质完工。”
世博花园小区建于2003年前后,是同批次老旧小区改造中面积最大的(11万平方米),规划住户829户,居住人口超3万。
“因建成时间久,小区存在污水堵塞、停车位不足、绿化杂乱、线路老化等问题。”负责世博花园小区运营的天水物业有限公司经理毛杉说。
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第一标段第一批次项目(涵盖万和花园、世博花园、红盾小区、桃源居、红星小区、佳园小区、在水一方、山水居8个小区)将世博花园纳入改造范围。
“该小区改造项目投资1300余万元,内容包括铺设雨污水管网、消防管网、电力管网、通信管网,铺设沥青路面,新建294个停车位等。”段佳兴表示,改造完成后,小区将更加便捷、安全、美观。
“以前环境脏乱差,下雨天一踩一脚泥,每天停车要兜兜转转绕一大圈。改造后不仅环境将变好,停车也更方便。”在该小区居住7年的居民李雷对今后的生活充满期待。
与此同时,与世博花园一街之隔的红星小区,也正在进行改造。4月3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小区改造工程正在进行开挖沟槽、砌筑通信井、生物滞留设施基层建设等工作。
“自2月20日进场施工以来,雨污管网已完成90%,海绵城市建设部分正在进行基础挖掘,整体完成总工程量的40%。”段佳兴说,西溪片区是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片区,红星小区作为海绵城市重点建设小区,建成后将增添大量生物滞留设施和雨水花园等海绵元素。
据广安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龙飞介绍,2024年,全区共有25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256个小区、1133栋楼房、24514户居民,总改造建筑面积290.8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3亿元,预计2025年底前全面建成。
做实民生“里子”
近日,走进北辰街道湖滨路社区建设路38号小区,只见错落楼宇间,新建好的电梯与居民楼相得益彰。楼下,老人围坐打牌聊天,家长陪伴孩子学步……一幅文明、温暖、和谐的画面跃然眼前。
谁能想到,这个如今充满活力的小区,往昔竟是另一番模样。湖滨路社区于1995年建成,占地约5000平方米,有70户居民共226人。过去因年久失修,设施破旧、功能缺失、环境杂乱。业主们纷纷搬离,房屋闲置率一度高达47%。
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启动。改造完成后,在政府、社区与居民多方合力共建共治下,小区迎来“逆生长”。
“老旧小区不能改了就完事,后续治理还得跟上。”这段时间,小区的志愿者徐京川忙着规划小区绿地拓展空间事宜。“小区改造后,停车位增加了,但绿化面积减少了。要是能修一条通往人工湖的步梯,居民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在徐京川的设想中,一旦小区步梯修建起,居民的活动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不仅如此,社区在人工湖周边举办活动、开展健身锻炼等,也将更加便捷。“到那时,人工湖就如同小区的专属后花园。”徐京川憧憬道。
建设路38号小区通过“方徐”团队(方仁贵、徐京川)治理能人广泛带动居民参与,形成“党支部+自管委+楼栋长”的治理模式,让大家劲往一处使。“现在小区环境越来越好,邻里更和睦。”小区居民旷家维说,“小区党支部和自治管理组织常和大家一起商讨小区规划,征求居民意见。”
安装了门禁系统和电梯、增设了停车位和充电桩……在各方力量的共同治理下,如今的建设路38号小区路面平坦、停车有序、邻里和睦,还有健身、休闲区域,处处充满欢声笑语。
目前,广安区正积极动员群众深度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全过程,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鼓励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巩固改造成果,让老旧小区重焕生机,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广安区融媒 冯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