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角料”到“风景线” 公园城市的蜕变密码

发布日期:2025-10-14 08:35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累计投入超2亿元推进城市更新,建成12座主题公园,新增绿化36.4万平方米,中心城区公园绿化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5.21%……

一串串数据,见证了华蓥市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所作出的努力。近年来,该市始终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以“绣花”般的精细功夫盘活城市“边角空间”,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生机,不仅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民生承诺,更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愿景成为现实。

见缝插绿

从“城市边角料”到“民生幸福地”

10月11日,晨曦微露,红岩公园的塑胶篮球场上,22岁的王鹏正和球友们挥汗如雨,汗水浸湿了他身上那件印有“华蓥”字样的球服。

“以前打球得坐20分钟公交车,现在下楼就能组队,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早晨!”王鹏笑着说。

与此同时,人民公园广场上,60岁的赵春梅带着姐妹们练习太极扇新编套路,红色扇面在晨光中开合,与身后“健康中国”风景墙相映成趣。赵春梅说:“公园修好了,我们相聚的时间多了,也更开心了!”

今年7月开放的人民公园正跃动着青春活力。这座约170亩的公园,依托自然地形打造了智慧健身、儿童探险、音乐广场、海绵城市示范等六大功能分区,日均接待超1000人次,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网红地标。

“以前要走40分钟去城北公园,现在出小区大门3分钟就是人民公园,太方便了!”65岁的李清华推着婴儿车悠闲地走在“银发漫步道”上。

移步至章光寨公园,另一番景致正在上演——78岁的李卫国提着鸟笼徐行,画眉鸟啾啾鸣唱。他弯腰将空瓶投进分类垃圾桶,笼中鸟儿突然扑腾翅膀欢快跳跃。

这个鸟语花香的乐园,以“生命、生活、生态”为核心理念,融合户外运动、家庭休闲、湿地与山林三大主题,成为集生态修复、文化展示、休闲游憩、教育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口袋公园的核心是‘抠’空间——抠出闲置地,抠出幸福感。”华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王小兵指着《华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介绍,自2022年以来,华蓥通过“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三大工程,梳理闲置地23处,拆除违建1.2万平方米,新增公共活动空间5.8万平方米。

如今,这些散落在街头巷尾的“绿色明珠”,正成为华蓥城市更新的鲜活注脚,见证着城市的华丽转身。

以文铸魂

公园里的“独家记忆”

见缝插绿让城市空间焕发新生,但华蓥并未止步于景观美化,而是进一步以“文化铸魂”为抓手,将公园绿地转化为承载集体记忆的文化容器,让市民在休憩中触摸城市文脉。

走进华蓥三线主题公园,“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等字眼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台望远镜就是我们厂当年生产的。”72岁的三线建设者王德明曾是国营明光仪器厂的一名员工,他站在公园一角向孙子讲述,“那时候住工棚、吃咸菜,硬是在山沟里造出了军用光学仪器。”

三线主题公园以“三线文化”为脉络,通过丰富展品全面呈现华蓥三线八大军工厂的发展历程,成为市民重温历史、游客打卡留念的文化地标,让人们在休闲中触摸城市记忆的温度。

西环线蓥西新城的宋韵大道,则是一条充满诗意的文化长廊。这里精选陆游、苏轼等文人的经典词句,将诗词意境融入地面铺装、景观小品、休憩坐凳与文化景墙,最终构建起2公里长的宋词文化特色慢行步道。

以“田园风光、婉约爱情、童趣玩乐、精忠爱国、励志上进”5个板块串联,兼顾游览、健身、教育等功能,成为市民打卡新地标。

“孩子们能在这里感受传统文化,大人也能拍照打卡品味诗词韵味。”市民朱红说。

坐落于新华大道的安丙公园,以南宋历史人物安丙为主题,由公园主体、安丙文化墙和安公廊桥组成。

其中,安丙文化墙通过8幅紫铜浮雕展现安丙“勤政仁民”“智平吴曦”等生平事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丙公园累计接待学生4.2万人次,通过“小小讲解员”活动培养青少年讲解员120余名,其中15人获市级演讲比赛奖项,尘封的历史通过青少年的生动讲述,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我们不搞同质化建设,每个公园讲述不同的城市故事。”王小兵指向在建的蓥湖水体公园。这个投资1.37亿元的公园将串联蛮溪河生态带,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廊道,预计明年3月对外开放。

从“脏乱差”场地到生态乐园,从荒山荒坡到文化地标,华蓥市用脚踏实地的“绣花”功夫,在城市的经纬间穿针引线,绘就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城市新画卷,实现了城市空间的有机更新,让城市更有颜值、更富内涵。

夕阳西下,市民陈海艳带着家人站在红岩公园观景台上,望着满城灯火轻声感叹:“幸福不在远方,而在家门口的方寸之间。”这句朴实话语,道出了30万华蓥市民的共同心声。(华蓥融媒 陈树林)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