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实应急准备。健全辖区5座水库和2个山洪灾害点“联动”责任体系,根据山洪灾害点地势特点,制定2个山洪灾害点危险紧急预案,完善组织、责任体系图和预警转移流程图,根据转移距离、转移路线等情况设置2个安置点,定期开展防汛抢险应急演练,确保防汛应急准备到位。今年以来,组建防汛抗旱应急抢险队伍共计100余人,开展应急防汛演练10余次。
二、紧盯关键隐患。围绕山洪灾害点、水库等重点区域,落实12个村(社区)、5个水库和2个山洪灾害点责任人,开展汛期雨前检查、雨中巡查及雨后复查等“三查”工作,对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对山洪灾害点进行全面摸排,在危险区域、路段设立安全警示标志,确保群众生命安全。今年以来,开展隐患排查20余次,发现并整改隐患3个。
三、强化动态监测。联合上级气象、水务等部门建立雨情、水情和汛情共享反馈机制,完善水库雨水情监测设施建设,维修养护雨量站等重点区域设施,配备灾情信息监测员24小时监测山洪灾害点,传达雨水情等防汛信息情况,便于及时转移群众。截至目前,及时传递防汛信息50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