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前锋区桂兴镇防护林里,国网广安供电公司高压分公司工作人员王勇操控手柄,随着“嗖”的一声响,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用“千里眼”仔细扫描输电大动脉的运行状况,及时将红外线成像场景反馈到监控终端。
这是我市集中排查治理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的一个场景。今年以来,我市通过构建卫星大范围普查、无人机重点详查、可视化监测处侦查相结合的“空天地”立体防控体系,利用无人机精细化红外测温4630余次,三维激光扫描980余公里,拍摄可视化照片430余万张,实现火情信息“零遗漏”。
春季是林区山火易发、高发时期,我市压实防火责任“一条链”,实行电力企业主要领导包片统筹、站所领导具体负责、运维领导靠前落实的三级包片责任体系,全市56个林区输配电设施运维班组(站、所)全覆盖成立输变电运检专班,实行防火区内作业前严查火种,做到火种不清零、人员不入场。
针对发现的重大问题隐患,对运维专班到电业企业包片领导工作情况进行全面倒查溯源,明确隐患整改责任领导、责任班组、责任人员,严格整改时限并在电力企业内部进行通报教育,做到重大隐患出现一处、责任链条拧紧一根,始终保持森林防火高压态势。
围绕“防”字优先,防救结合,市森防指办会同经信、林业、应急等部门成立1个综合督导组、7个包片督导组,坚持防火期内每周检查,春节、清明节等重点时段每日督导,排查消除林区输配电设施本体缺陷、周围易漂浮物及易燃物、线路下方超高树木等隐患问题。
此外,我市还邀请电力行业专家成立专家复查组,聚焦电力企业输配电设施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全流程进行诊断,统筹考虑林区树木、可燃物分布及周边环境情况,确保林区输配电设施建设全流程无风险隐患。今年以来,共开展专项行动12次,印发整改通知书18份,复查发现设备问题隐患79处,整治率100%。
为防患于未“燃”,我市健全完善电力企业林区输配电隐患自查自改机制,今年以来,国网、爱众、广能集团等电力企业累计投入1.1万余人次,资金220余万元,持续开展3轮全林区、全设备、全覆盖自查,及时排查和整治穿越林区输配电火灾隐患221处,自查隐患消除率100%。截至目前,全市清理可燃物1.2万平方米,10千伏线路绝缘化或迁移改造103.5公里,差异化安装一二次融合开关325台,实现涉电森林火灾“零发生”。(广安日报记者 龙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