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市:“防”字当头 “预”字为要 筑牢防汛抗旱“双防线”

发布日期:2025-07-15 08:35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7月13日,在高兴镇马家嘴村的稻田里,村民李建忠正忙着引水灌溉。“多亏水库及时放水,才确保了我的水稻田不会干。”在不远处的渠江沿岸,防汛巡查员王勇正仔细查看水位高程标识、水位柱、刻度线是否合格,确保汛期能够正常使用。“别看现在天旱,说不定突然就来一场暴雨,所以得时刻准备着。”

这“一旱一防”的场景,正是华蓥市当前防汛抗旱工作的生动写照。面对今年复杂多变的气候,华蓥市坚持“防”字当头、“预”字为要,统筹推进防汛抗旱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生产稳定。

科学研判 把准防汛抗旱主动权

“今年,我市气候形势复杂,可能出现旱涝并重的情况。”华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罗德分析,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华蓥市总降水量仅400毫米,较常年偏少近两成,呈现出“降雨集中但总量不足”的特点。

这种特殊的天气形势给防汛抗旱工作带来了双重挑战。一方面,短时强降雨可能引发山洪、滑坡等灾害;另一方面,降水总量偏少又可能导致后期供水紧张。“我们既要防大汛,又要抗大旱。”罗德说,“目前渠江及中小河流水位均在警戒线以下,全市中小型水库及山坪塘蓄水1154万立方米,其中天池湖水位471.6米(汛限水位482米),库容317万立方米,基本能满足当前需求。”

责任落实是防汛工作的关键。今年3月,华蓥市提前部署,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防汛抗旱准备工作的通知》,从责任体系、预案修订、隐患排查等7个方面作出全面安排。共落实山洪灾害危险区责任人200人,水库水电站行政、巡查、技术责任人84人,涉水工程、旅游景点等责任人135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

“每个风险点都有人管,每个环节都有人抓。”罗德介绍,该市修订完善了《华蓥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4个市级预案,65个山洪灾害应急预案、57个水库应急预案、9个涉水工程度汛方案,预案修订率达100%。

多管齐下 打好抗旱保供战

今年入夏以来,针对可能出现的旱情,华蓥市早谋划、早行动,全力保障城乡居民用水安全。一方面,抓住降雨时机做好蓄水保水工作;另一方面,投资3400余万元推进农村供水管网改造,截至目前,已建成供水管网46.9公里、蓄水池3口、加压泵站3座,覆盖人口3.6万余人。

“我们建立了‘双水源’保障体系。”华蓥市水务局农村供水站站长叶泽勇介绍,在用好本地水源的同时,启用了前锋—华蓥应急供水管网,并协调消防、交通等部门及相关乡镇(街道)在用水高峰期开展应急送水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应急供水17.6万立方米,抽水保供24.5万立方米,送水130余吨。

7月11日,在明月镇长田坝村的稻田旁,该镇党委书记张光荣指着今年新安装的喷灌设施说:“这套设备省水又省力!以前浇地要组织人到水塘抽水,费电费钱又费力,现在只需要打开阀门,水满后关闭就行了。”今年,华蓥市积极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程,指导农户科学改造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设施,提升农业用水效率,努力实现节水减排与增产增收的“双赢”局面。

目前,华蓥市正在加快推进日供水规模5000立方米的华龙水厂(二期)和2000立方米的天池水厂建设。同时,落实42名水管员开展日常巡查,今年以来,已整治管网问题150余个。

强化保障 筑牢应急防线

近日,华蓥市在天池湖水库开展2025年度防汛减灾综合应急演练。演练现场,由综合协调、抢险救援、医疗救治、群众安置、物资保障、社会治安、通信电力保障等组成的专业小组,完成了“三断”(断水、断电、断通信)应急处置以及孤岛人员救助等科目,有效提升了各级各部门的快速反应、协调联动和高效处置能力。

华蓥市高度重视应急能力建设,组建了158支3109人的应急抢险队伍,包括9支市级专业队伍、26支兼职队伍和12支乡镇队伍。储备救生衣1200余件、编织袋2万余条、抽水机10台等物资。

“物资储备宁可备而不用,也不可用而无备。”华蓥市应急管理局局长王安全说。在华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库,各类物资分类存放、标识清晰。“我们建立了物资轮换更新机制,确保性能良好。”王安全介绍。

7月12日,在猫儿沟水库五标段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这个标段预计今年10月完工,完工后将大大提高水库的防洪能力。”项目负责人邓小涛介绍,今年以来,华蓥市共启动渠江、华蓥河等防洪治理项目4个,实施损毁水利设施修复、猫儿沟水库建设等重点项目3个,有效提升了防汛基础设施水平。

“防汛抗旱是场持久战。”罗德表示,“我们将继续强化监测预警、隐患排查、应急准备等工作,确保安全度汛;同时统筹做好蓄水保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华蓥融媒 江吉)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