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IP 文旅融合“破圈”出彩

发布日期:2024-05-18 08:11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5月17日,2024广安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召开。我市如何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全力推动广安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各地、各部门谈举措,话未来。

广安区

做响“小平故里行”

争创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广安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文旅融合发展作为塑造主城形象、激活发展动能的重要抓手,以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引领,充分发挥小平故里红色资源优势,不断丰富“小平故里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努力在全市文旅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作示范。

做强核心支撑,夯实红色根基。广安区加快邓小平故里旅游区及周边区域基础提质,建好小平足迹广场、成渝铁路、小平母校等景观节点,拓展红色旅游纵向空间。高水平提质改造4个新村,加快推进牌坊村建川博物馆聚落、协兴老街提升重塑等项目建设,延伸红色旅游展示轴线。

突出城郊联动,厚植宜游底色。广安区以全省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试点县项目为依托,将宕渠文化、賨城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建成白塔公园、文庙文旅消费街区,加快渠江印象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建设,打造沉浸式宋文化体验首选地。以环主城区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带建设为引领,对春堡山、大云山等林木进行抚育和改造,积极推进渠江城区段、西溪河协兴段生态修复,形成城区及周边“四季常青、绿水长流”的生动画卷。

丰富产品供给,激发城旅活力。广安区以邓小平故里旅游区、建川博物馆等为依托,开发追思伟人、研学旅行为主的“红色主题游”线路;以文庙、白塔、考棚巷等为依托,开发寻根历史、文创体验为主的“賨州古城游”线路;以渠江印象、吾悦广场等为依托,开发节会展销、休闲娱乐为主的“都市休闲游”线路;以浔栖江南、溪贤山舍、牌坊新村等为依托,开发享受静谧、亲近自然的“近郊乡村游”线路,形成立体多元的文旅产品供给体系,构建人文气息、产业气息和烟火气息相融相生的城市文旅新形态。

前锋区

加快四方山康养旅游区建设

打造锶茶原乡

前锋区紧盯四方山康养旅游区,“今年开门迎客”目标,全力推项目。因地制宜开发四方山富锶白茶系列产品,力争到2027年注册富锶茶叶商标、品牌2个,通过中国富锶白茶之乡国字号认证,唱响“锶茶原乡·康养四方”旅游品牌,加快四方山康养旅游区建设,打造锶茶原乡,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

抓项目,夯实文旅基础。专人跟进推动华蓥山康养旅游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尽快批复,加快启动城镇开发边界内旅游项目方案深化设计及四方山区域内136亩康养旅游项目方案设计,竣工投用森林树屋、康养养老中心、农产品交易中心3个项目,加快推进露营基地(二期)、四方山康养旅游度假区宕渠双竹连响非遗展示体验基地文旅融合等4个项目,启动污水处理站、四方山——欢喜坪旅游道路等5个项目建设。紧密对接重庆市酒店协会,尽快签订合作协议。谋划储备优质招商项目3个,同步启动30-50亩康养度假产品“山隐湖居”项目土地报征和初步方案设计,力争完成招商引资任务2个。

促融合,唱响茶旅品牌。前锋区借鉴湖州白茶产业先进经验,近期提档升级茶园1500亩,远期稳定发展1万亩以上,逐步完善茶园游步道路线、旅游厕所、游客中心等配套设施。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参与,聚焦四方山——欢喜坪片区发展茶旅融合新业态,规划建设茶业工坊、茶香农舍、茶香餐厅、茶山胜景等点位,以茶旅线路串联四方山、欢喜坪“一静一动”景区,精心组织采茶技能竞赛、白茶展销会等活动,让游客“美茶颜、品茶点、走茶道、游茶园、宿茶庄、悟茶廉”。

盯质效,全速突破成势。发挥四方山项目现场推进工作专班作用,坚持“吃住在山上、建好再下山”,保质保量推动项目建设。严格执行“三项制度”“三方同督”,紧盯关键节点跟踪督办、限时问效、逗硬考核,推动问题真解决、工作真落实。联合搞运营。发挥区属国有企业“主力军”作用,探索引进大型央企国企及社会资本等共同开发运营四方山项目,实现“成本分摊、利益共享、群众受益”。

华蓥市

加快“华蓥山上居”高端民宿聚落建设

创成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

华蓥市抢抓文旅发展新机遇,将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摆在经济建设重要位置,加快“华蓥山上居”高端民宿聚落建设,创成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全面推动华蓥文旅出新出彩。

坚持“一盘棋”,凝聚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合力。华蓥市坚持旅游规划与片区规划横向协同、整体融入,5月底前编制完成《华蓥山石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华蓥山美好山居民宿聚落项目策划》,年底前编制完成《华蓥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不断优化华蓥山开发布局。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联合渝北、合川、北碚等地,组建大华蓥山文化旅游发展联盟,共同推进华蓥山文旅川渝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共赢。

铆足“一股劲”,全面推动华蓥山上居风生水起。华蓥市与十里芳菲等业内知名企业合作,深入挖掘华蓥山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传统非遗等元素融入民宿建设,致力打造高山精品民宿,12月底前建成红岩美村、熊猫驿站、观城民宿3大民宿聚落,不断增加高端供给。加快推进区域内水电气网等配套设施建设,9月底前启动石林段排污工程建设,2025年底前建成严家河水源地项目,拓宽民宿进出口道路,打通主干道与民宿的“最后一公里”,不断补齐民宿产业发展基本要素。持续招引知名企业,布局建设攀岩基地、室内滑雪场、滑翔伞基地等文化休闲项目,联动华蓥山大熊猫科普教育基地、红岩精神党性教育基地等项目,不断丰富华蓥山文旅业态。

鼓足“一口气”,誓夺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华蓥市提升打造迎检点位,持续开展全流程拉练,高质量准备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迎检,5月底前建成黑龙峡生态停车场、三线绿道和华蓥山大熊猫科普教育基地布展,6月底前完成21号通景公路景观提升和上山索道概念性规划编制,8月底前建成伴山驿站,10月底前完成西大门项目建设前期工作,12月底前启动西大门游客集散中心建设,不断推动华蓥山旅游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岳池县

创建全省城乡公共文化融合发展县域试点

打造川渝农家文化旅游目的地

岳池县强化全局谋划、专班推进、资源统筹,深化农文旅融合、产城景融合、功能性融合,争创全省城乡公共文化融合发展县域试点。

坚持高站位,全面把握改革试点推进机制。岳池县高标准编制《岳池县城乡公共文化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统筹基础设施项目布局,加强整体合力。成立改革试点工作专班,抽调最优骨干,专抓试点工作。坚持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科学合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落实城乡文化融合发展项目,切实解决设施布局不均衡、阵地功能发挥不充分等问题。

坚持高标准,全面落实改革试点重点任务。岳池县统筹项目、资金、政策等资源靶向发力,实施文化艺术中心、中国曲艺百花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统筹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一批品质项目,网格化布局乡镇公共文化设施共同体,力争2024年启动公共文化项目14个、完成投资2.1亿元。健全覆盖城乡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强化与省市数字平台适配互联、开放共享,支持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力争2024年完成石垭镇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建设试点。同时,按照“文化搭台、农家唱戏”理念,在县、乡、村分别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引领圈、片区30分钟文化共享圈、村10里文化服务圈,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家门口”的文化选择。

坚持高质量,全面拓展改革试点创新路径。岳池县围绕“差异化、特色化”进行跨界融合,利用苟角镇、顾县镇、石垭镇等产业基地,打造五彩稻田、彩色油菜等大地景观,推动田园综合体、休闲农庄等项目建设,力争2024年启动中国曲艺百花园等9个项目、总投资25.8亿元。同时,启动石垭镇全域全要素试点,按照“一镇一带一湖三区”空间布局,形成“春赏菜花秋收谷”农事体验环线、“夏赏荷塘冬摘橘”休闲采摘环线,突显试点成效,确保2025年建成以玉屏湖景区为核心环主城区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区。此外,大力发展非遗体验游、民俗文化游、农事研学游等业态,推出嘉陵江生态旅游、非遗体验、缅怀英魂等精品旅游线路6条,打造川渝农家文化旅游目的地,力争2024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6亿元。

武胜县

推动“嘉陵江畔游”加快成势

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武胜县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高质量打造嘉陵江生态旅游廊道。守护一江清水,抓好沿江湿地、自然岸线保护,助力嘉陵江争创省级美丽河湖,推动“嘉陵江畔游”加快成势,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擦亮一江两岸“生态”本色。武胜县实施“嘉陵江彩化”工程,大力发展百里油菜长廊,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打造高品质彩色景观带,11月底前完成江家坝子等廊道景观林建设。加快推进沿岸民居风貌塑造,5月底前完成嘉陵江旅游风景道武胜核心段美居工程建设。

厚植嘉陵江“文态”底蕴。加快推出“嘉陵号子”沉浸式体验情景剧,全面展示古镇文化、纤夫文化等。高质量办好四川嘉陵江龙舟旅游文化节,精心承办全省“百舟竞渡迎端午”集中展演和“我们的节日·端午”四川省示范活动,叫响武胜龙舟文化名片。推动武胜城联合合川钓鱼城等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积极争创中国曲艺名城。

提升景城一体“形态”颜值。武胜县高质量抓好沿口古镇建设,保护修缮观音寺、清真寺等历史建筑,复原“一江一水一码头、五街八巷十六景”等景观,12月底前完成码头区、入口区建设,投入运营会江楼山水文化酒店。加快建设集观光、绿化和服务为一体的滨江旅游大道,12月底前完成滨江中路拓宽升级及景观提升,6月底前投入使用龙女湖度假区南段旅游道路。精心打造“嘉陵江山图”,在一江两岸运用数字影像视觉艺术,融入武胜龙舟、武胜剪纸和竹丝画帘等文化元素,展示沿江两岸动静相宜、江城相映的美丽夜景。

丰富乐游武胜“业态”供给。全力招引建设水上运动中心、唐家山游乐园丛林飞梭等项目,加强“光明之星”邮轮运营管理,推出“邮轮+烧烤”等消费新业态,构建“嘉陵夜游+十里夜宴”水上消费场景。提升“住在武胜”品质,8月底前完成安泰印山锦江宾馆装修升级,汛期后投入使用应龙岛露营地,加快唐家山森林公园民宿酒店招商建设,满足多元化住宿需求。

邻水县

布局华蓥山东麓百亿文旅项目

推动优质资源串点成环

邻水县按照“山顶避暑、山腰民宿、山下温泉”三大板块立体化开发思路,布局华蓥山东麓百亿文旅项目,重点建设太阳坪、天意谷、龙须村、山水云间、云顶文旅古镇、御凌山庄六大旅游组团,推动优质资源串点成环。

以项目带动为核心,系统谋划开发建设。邻水县实施“文旅+”战略,深化跨界发展与产业联动,“山上”计划投资30亿元实施太阳坪康养旅游度假区项目,“山腰”计划投资30亿元实施小隐村民宿集群、国家储备林三期、华蓥山片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山下”计划投资40亿元实施南部温泉城项目,拓展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空间。同时,组建太阳谷项目服务工作专班,加快推进土地报征、施工准备等重点工作,确保6月底前启动游客集散中心建设、8月底前启动太阳坪康养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9月底前建成投用华蓥山居·小隐村民宿一期工程。

以基础配套为保障,多维提升服务能力。邻水县加快交通提质、基础提升、服务提效。预计7月底前完善天石路观景平台、服务驿站等配套设施建设,12月底前完成华蓥山东麓旅游产业大道、S406二期二标段主体工程建设。6月底前启动石林段天然气供气线路建设,8月底前启动供电设施和光纤入户、5G网络等建设,12月底前建成投用垃圾处理项目。

以业态升级为引擎,集聚激活人气商气。邻水县细致谋划招商引资项目,加快推进南部温泉城前期工作,推动实施“引泉入城”管网设施建设,力争年底完成招商引资。探索推出地质研学游、红色缅怀游等多元融合旅游路线,打造华蓥山文旅特色产业IP,推出“邻水游礼”文创产品,拓展文旅市场“宽度”。常态化推动主题营销宣传,持续提升“巴蜀风韵·橙意邻水”文旅品牌影响力,推动泽达酒店创建四星级旅游饭店,让景区有“流量”更有“留量”。

广安交旅集团

做强文旅“龙头”

当好广安文旅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广安交旅集团始终坚持做强文旅“龙头”,用活现有资源禀赋,加快推进景区提质,积极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当好广安文旅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坚持以文塑旅,大力推进景区提质。加快推进邓小平故里景区、牌坊村建川博物馆聚落等提质“串链”,打造“小平故里行”全新旅游线路。整体连片开发华蓥山景区,全力擦亮“华蓥山上居”亮丽名片。加快推进乐活城提档升级,全力打造精品景区、优质线路,全面优化旅游体验。

坚持以旅彰文,大力推进业态提升。紧抓川渝地区文旅消费需求,个性定制特色主题研学团建,推动研学实践课程提质,系统规划小平故里“研学游”和“华蓥山”特色研学品牌。依托乐活城等场地资源,策划开展特色演绎活动。挖掘广安文化内涵,做精邓家老井福酒等产品,联合研发团队开发“思源饮品”等“爆款”文创IP,推广形成“小平故里”新名片。

坚持文旅共兴,大力推进品牌提能。更新升级景区配套服务措施,优化通行线路,完善安全设施设备,保障游客安心畅游。充分挖掘团体资源,量身推出红色研学优惠活动,不断提升客源面。借助微博、抖音等平台发起话题,提升景区传播力和曝光度,扩大文旅品牌“声量”。

广安经开区

推进产城一体

打造奎阁咀城旅融合发展示范片

广安经开区始终坚持以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广安作出积极贡献。

提高政治站位。在全区范围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常态抓”的优良工作格局,加快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建立检查督查机制,确保文旅重点项目时序推进。

加快项目建设。一是奎阁咀森林公园项目。加快测绘及方案设计工作,项目范围内垃圾和临时构建筑物清理工作;加快对渠江东岸堤坝马道进行论证,尽快明确项目交通路网构架;攻坚完善奎阁公园白塔大桥至渠江大桥范围内的房屋拆迁工作,完成项目范围内的征地工作。二是广安市文博公园项目。已完成全部土建部分和文创部分建设工作,协助相关单位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活动暨广安市博物馆开馆仪式”。三是希尔顿逸林酒店项目。加快酒店大堂、客房等机电施工、装饰面层施工,楼层隔墙砌体及钢结构改造施工和设施设备采购等,酒店招聘工作同步进行。

强化服务保障。统筹协调建交局、枣山园区管委会、深广公司和项目单位,对项目进行跟踪指导服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推进工作落实,护航广安经开区推进产城一体,打造奎阁咀城旅融合发展示范片。

川渝高竹新区

发挥前沿优势

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桥头堡

川渝高竹新区始终把文旅产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一体推进强配套、攻项目、育产业,着力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桥头堡,以高水平项目建设推动新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持续强化基础配套,做实要素主支撑。聚焦打通对接重庆旅游网络,持续推进道路工程建设,全力打造渝北-北碚-广安环游路线,全方位提升新区旅游可进入性,加快形成“城景通、景景通”的旅游交通网。完成水、电、气、讯等要素保障方案,积极推动清水河水库等项目建设,完成宝鼎片区219亩、桂花田园温泉板块120亩土地报征。

紧盯重点项目建设,做优发展主引擎。严格落实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工作机制,全面推行“日调度、周小结”项目建设管理模式。持续开展“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年内完成川渝路等道路沿线绿化工程,加快打造跨省域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区。

千方百计招大引强,做强产业主动能。引入社会运营方,打造一批景色各异、特色鲜明的乡村休闲精品旅游景点;在莲花寺片区谋划建设高端康养酒店和滑雪场,吸引更多重庆主城高端旅游者和高净值人群旅游消费。积极对接文旅企业,推动新区文旅产业招商取得重大突破。

邓小平故里管理局

提档升级核心区

展现小平故里新形象

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始终突出品质主导、创新驱动、履职尽责,凝心聚力保护好、利用好红色资源,推动文化传承焕发新光彩,展现小平故里新形象。

聚力提档升级,全面焕新景区颜值。高水平完成“两馆”改陈,全面提升展览水平和沉浸式、互动性参观体验。高标准建成邓小平故里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打造多功能旅游综合性服务中心。高质量实施景区品质提升项目,不断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

深耕红色沃土,提升景区发展能级。做实叫响“伟人将帅故里行·川渝联线”品牌,讲好小平故事,打造特色IP。积极“融圈”推广更多精品旅游线路,策划推出精品展览,研发推广“小平故里”系列文创产品,探索发展云旅游、云展览等新模式,激活文旅市场。大力推行5A级景区管理服务标准化、精细化、智慧化,全面提升景区接待服务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坚定赋能担当,推动文化传承示范。全力落实《邓小平故里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施行,实施珍贵文物预防性和数字化保护项目。抓好全国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实体运行,全力办好全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论坛,力争办出水平、办出影响。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塑造景城一体标杆

打造主城夜经济主阵地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坚定实施“品质主导”战略,坚持以山水定城、文化铸魂,提升城市形象,围绕塑造景城一体标杆,打造主城夜经济主阵地。

抓更新提品质,高颜值推进景城一体化。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绿化提升行动,提升城市颜值。快速实施方坪大道等重点项目,加快中桥、平安、西溪三大片区综合整治。加快提升小平故里路等4个新村综合整治,实现景城一体化建设,打造“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美丽城市名片。

微改造精提升,高品位推进多元化融合。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推进老旧小区等更新改造,打造文庙、沿口古镇等文化产业街区。实施广惠街片区更新提质,加快“一品天下·广安里”项目建设,建设多功能城市会客厅。加强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推进一批公共配套建设,实施“乐享园林·十大园”工程,让广安更有旅游城市味道。

优环境聚人气,高品质助力城市夜经济。不断丰富商业业态,积极推动特色商业街区及重点商圈建设,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深挖用好特色资源,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风格多样的夜景效果。加强“一江一河”生态综合治理和沿岸景观打造,开发夜游西溪等项目。对城区主要干道沿线及重要商圈周边楼宇进行亮化提质,以主干道串联小组团,推动主要干道、关键节点、重要地标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营造魅力“夜广安”。

市农业农村局

推进农旅深度融合

打造环主城区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带

市农业农村局始终坚持整体协调,多措并举,围绕推进农旅深度融合,打造环主城区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带,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旅游经济“蛋糕”。

构建“三大”机制,激发建设活力。发挥示范带建设牵头作用,协调各部门和广安区、岳池县、广安经开区密切协作,推动示范带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协调文化广电旅游等部门争取中省资金,加大市本级投入力度,同时大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推动示范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夯实“三个”基础,提升融合水平。改造提升道路交通,加快实施场镇改造提质工程,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构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构建“两带两区四景”农旅融合产业布局,营造示范带农旅融合主题场景。协调文化广电旅游部门大力打造乡村旅游元素,吸引全国游客观光旅游。

深化“三类”合作,实现多方共赢。发挥毗邻重庆市区的地理优势,打造重庆都市休闲度假后花园。协调文化广电旅游部门大力开展宣传推广,推行旅游消费惠民措施和便利服务。促进广安区、岳池县、广安经开区精准布局主题游乐、文化体验等业态,促进优势互补、整体联动、各方共赢。(本组稿件由 广安日报记者 刘琴 卢泠氚 整理 )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