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文化厚重的广安,活力满满、热度升腾。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创新理论引领力、主流舆论传播力、核心价值凝聚力、文化服务供给力、文旅产业竞争力得到整体提升。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川东周末》编辑部梳理出2024年广安十大文化新闻事件,与读者朋友一同触摸这一年广安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脉搏,展望新一年再攀新高的热情和期盼。
12月25日,重庆至广安红色旅游低空线路首飞仪式在广安举行。
1 坚持亮山亮水亮文化,做响做靓文旅新名片
12月25日,一架BO-105双发直升机从邓小平故里旅游区南门外广场起飞,40分钟后降落在重庆沙磁文化广场,标志着渝广红色旅游跨省低空线路正式启用。
2024年,全市上下坚持亮山亮水亮文化,做响做靓“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居·嘉陵江畔游”文旅新名片,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邓小平缅怀馆改陈出新,牌坊村、金狮村等村落旧貌焕新颜,西溪河改造提质精彩呈现,小平故里“老地标”焕发“新光彩”;成立环华蓥山文化旅游发展联盟,华蓥市纳入天府旅游名县名单,华蓥山大熊猫苑开园,大熊猫“林溪”“一家”成为华蓥山新网红;沿口古镇全面升级改造并投入运营,“千里嘉陵,武胜最长”正蝶变为“千里嘉陵,广安最美”。
2 立法保护传承红色资源,让红色文物“活”起来
11月6日,广安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广安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12月4日由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并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广安历史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全市共有红色资源19520处。《广安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的施行,对于进一步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具有重要意义。广安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培育红色旅游品牌,把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资产,推动红色资源保护传承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我市首次跨省域参加重庆市七运会。 本报记者 王林 摄
3 首次跨省域参加重庆市七运会,以体育活力“添”城市魅力
9月7日,我市首次组团跨省域参加重庆市第七届运动会。这是重庆市运动会首次邀请市外代表团参加,在川渝两省市历届省级运动会中,这种“跨省”参赛的情况同样尚属首次。
广安以体育活力“添”城市魅力,一批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乡镇文体广场陆续建成投用,作为2026年四川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开闭幕式主场馆的川渝广安共享体育基地加快推进,老年人体育运动公园建成开园,全面实行公共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基本形成,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2024年四川省“百舟竞渡迎端午”集中展演活动。
4 百舟竞渡迎端午,传统节日可感可亲
6月10日,2024年“我们的节日·端午”四川省主题活动、四川省“百舟竞渡迎端午”集中展演活动暨武胜县第28届端午龙舟赛在武胜县嘉陵江畔举行。本次活动总体展演队伍39支,参演队员624人,达到武胜龙舟赛历史最大规模。
“我们的节日”四川省主题文化活动是全省精神文明建设领域持续开展的文明实践品牌活动,“百舟竞渡迎端午”是我省倾力打造的“百千万”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之一,这些活动既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和智慧,又结合不同地方的资源禀赋和文化特点让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更加充分呈现。“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百舟竞渡、民俗集市、非遗表演等,让根深流远的传统节日可感、可亲。
原创话剧《春暖人间》在京演出现场。
5 原创话剧《春暖人间》在京上演,将“春天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5月17日、21日,话剧《春暖人间》分别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上演,引发观众的强烈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
话剧《春暖人间》是广安和成都艺术剧院带着深情厚谊向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向伟大改革开放致敬的诚意之作。《春暖人间》打破传统叙事惯例,从小切口入题,通过邓家老院子几个年轻人的命运转折,以普通人的故事与视角,折射时代更迭。2023年8月,该剧在成都试演后又在深圳等地巡演多场,每一场都反响热烈。2024年,该剧入选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将“春天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中国曲协曲艺名家新秀“送欢笑”走进广安惠民演出。
6 名家新秀走进广安“送欢笑”,曲艺事业繁荣发展
5月9日晚,中国曲协曲艺名家新秀“送欢笑”走进广安开展惠民演出,冯巩、张旭东、李伟建等全国知名艺术家与广安本土曲艺演员同台献艺,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演出。艺术家们还举行了相声小品创演提升计划会议,开展了文艺采风、曲艺培训授课等活动,为广安培养更多曲艺人才,推动创作更多曲艺精品。
我市曲艺事业繁荣发展,曲艺人才竞相涌现,曲艺队伍日益壮大,曲艺阵地不断夯实,本土佳作在重大赛事中频频折桂、斩获佳绩。全市实现“四川省曲艺之乡”全覆盖,成功接旗第十二届中国曲艺节。
广安市博物馆。
7 市博物馆开馆即出圈,文脉绵延传薪火
5月18日,市博物馆正式开馆运行。市博物馆以“川东北一流,省内中上水平”的总体定位,按照国家二级博物馆标准实施完成陈列布展,是讲述广安历史文化、展现广安人文底蕴的“文化会客厅”。位于市博物馆旁的文博公园,依西溪河西侧山体而建,采用圆雕、题刻、铜板绘画、岩画等传统工艺,雕琢“文博十景”,为市博物馆营造文化浓郁、雅致优美的外部环境。
广安坚定做活文旅,夯基固本守护文脉薪火,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价值。6月,2024巴蜀非遗品牌大会在广安举行,7月,岳池米粉成功入选第二批“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四川非遗品牌。寻根溯源讲好文物故事,新发现2处保存完整、价值突出的摩崖石刻,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将宕渠文化、賨城文化融入城市建设,白塔公园建成,广安文庙项目获800万元至1200万元省级资金支持,加快渠江印象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建设,打造沉浸式宋文化体验首选地,聚力成势擦亮文化底色,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广安文化。
广安市融媒体中心正式揭牌。
8 广安市融媒体中心揭牌,新型主流媒体迈上进阶之路
7月24日,广安市融媒体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我市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迈出关键一步,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
市融媒体中心全面整合广安日报社和广安市广播电视台媒体资源,融合技术设备平台,聚合终端用户出口,建立一体化“策采编发评”工作平台,全力打造“报、台、网、端、微、屏”深度融合的全媒体传播矩阵。转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负责日常运营广安春天艺术剧院,话剧《春暖人间》实现第一次本土化演出,传统川剧《卖画拍门》惊艳亮相第六届川剧节,话剧演员樊亚君主演的历史人文纪录片《蔡襄》亮相央视。高质量完成全省第三届“510(我要廉)”廉洁文化宣传月启动仪式、“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活动、“川渝非遗主题展演”、2024广安马拉松赛等大型活动的承办工作,全媒体传播体系加快建设,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不断扩大。
2024年春节文化活动现场。
9 文化活动不断上新,群众文化生活“有滋有味”
12月12日,重庆大学话剧《何鲁》在我市精彩上演。2024年,300余场文化活动不断上新,群众文化生活“有滋有味”。
2月,集中推出2024“新春有约·乐游广安”“家乡味·广安年——欢欢喜喜过大年”2024年春节群众文化等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5月,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活动举行,展出来自四川博物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等40家博物馆的900余件文创展品;11月,第九届广安龙安柚旅游文化活动暨川东北天府旅游名县联合体活动在广安区举行,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广安及川东北地区的旅游资源与文化特色;賨城里“璀璨星河·夜游西溪”吸引群众观赏参与。
2024广安马拉松赛开跑。
10 广安马拉松赛亮点纷呈,文化魅力精彩展现
11月23日,2024广安马拉松赛鸣枪开跑,来自国内外的1.5万余名选手奔跑在红色賨城、小平故里,感受广安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城市景观。
跑一场赛、观一座城、品一方味。一系列文化活动以广安马拉松赛为平台,充分展现广安的文化魅力。无人机表演点燃“马拉松之夜”,歌舞、小品、清音等精彩节目在市民广场上演,展现了广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发展活力。赛道沿途
的“文化加油站”设置了文艺展演、特色啦啦队等,广安的热情与活力深深感染着参赛选手。赛事组委会精心推出“红色广安·研学之旅”“灵秀广安·康养之旅”“烟火广安·美食之旅”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让选手在赛后有更多机会尽情了解广安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领略山水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