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医保结算进入“刷脸”时代。(资料图片)
卫生健康工作事关民生福祉和人民生活品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将卫生健康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成果让群众更加可感可及。
我市人均预期寿命较2020年提升0.87岁,达78.2岁
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最新数据显示,我市人均预期寿命较2020年提升0.87岁,达78.2岁。近4年,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整体提升6.64%,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连续13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连续5年优于省定目标。
我市始终坚持以发展为核心,卫生健康服务能级实现大幅提升。
在区域合作方面,我市与川渝高水平医疗机构建设跨区域医联体29个,122名市外专家常驻广安,“广安经验”入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优秀案例。
在能力建设方面,深化市人民医院2个省区域医疗中心、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邻水县中医医院康复科纳入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建成县域医疗次中心17家,8家通过二级公立医院评审,作为全省唯二市(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部达到评判的合格标准。
在项目支撑方面,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超长期国债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项目48个,争取资金71.94亿元。
在质量控制方面,电子病历排名全省第一,12份病案入选全省“百佳病案”、数量居全省第二。
我市还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连续4次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命名。市县两级全面开展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达83%和79%。
在服务“三型”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市积极争取国家超长期国债资金8336万元,在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新建了1050个托育位,以满足群众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同时,我市还着力抓好老龄健康服务,4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了居家医疗服务工作试点,6家机构探索开展了家庭病床服务,20余家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安宁疗护服务,为9035名失能老年人提供了上门健康服务。我市医养结合工作的先进经验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交流分享。
2025年全市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8.6%,名列全省第二
来自市医疗保障局的数据显示,我市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一人一档”参保库建设,2025年全市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8.6%,名列全省第二,全民医保的质量与内涵不断提升。
我市加快新开展医疗服务项目定价申报审核流程,2024年完成新开展项目定价4批次、212项,促进新技术新项目及时进入临床应用。常态化推进集中带量采购,落地集采药品700种、耗材19种,医疗机构药械采购成本有效降低。
严格医保费用控费管理,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2024年追回医保基金及处违约金、罚款共计1.12亿元,追回资金占医保基金比例居全省前列。同时,我市推进“一药一码”,全市定点医药机构全覆盖上传追溯码、累计采集追溯码1.17亿条,促进药品耗材全生命周期精准跟踪管理。在深化医保码全流程应用的过程中,推动医保移动支付接入扩面,移动支付月结算率稳居全省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全省第1个全面上线“医保钱包”试点地区,获国家医保局通报表扬,并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目前,我市已实现10种门诊慢特病费用医保跨省直接结算,异地普通住院直接结算率达93%。
岳池县2024年实现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13亿元
岳池县围绕“五链一圈”发展路径,加快建设“一园一中心三基地”,成立全市第一个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第一个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第一个以中医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024年实现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13亿元,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省级评审。
去年,岳池县引进希尔安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等亿元以上医药项目5个、协议引资41亿元,泰恩康药业等4个项目竣工投产,爱斯特药业、炳德药业成功升规,原料药产业集群创建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按照“创新研发在成都、转化生产在广安”模式,岳池县加快“双飞地”产业园建设,分别组建成都、广安国有公司,“双飞地”产业园投建管用机制进一步健全,成都研发基地全年签约项目6个。同时,岳池县还设立广安市医药健康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四川省食品药品审查评价及安全监测中心广安分中心,仁安药业入选全省唯一化学合成原料药中试研发平台。此外,四川(广安)特色原料药中试基地成功签约,药品研发能力显著增强。
聚焦民生需求,岳池县全力构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该县出台17个专项文件,搭建全县医养结合的总体架构,并统筹资金3100万元用于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岳池县已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42家、设置服务床位1835张,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了2家医养服务机构。同时,全县29家医疗机构与48家养老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公共卫生、疾病诊疗等服务,并设置了15个健康养老驿站。
邻水县入选健康四川高质量发展孵化县
邻水县坚持把川渝卫生健康一体化作为重要抓手,入选健康四川高质量发展孵化县。
与此同时,邻水县推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2个县级医院,分别与重庆三甲医院建立4个紧密型医联体,并以2个县级医院为龙头,构建“1+2+N”医共体组织架构,形成“重庆—邻水县城—乡镇”三级医疗协作体系,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同质化医疗卫生服务。
此外,邻水县依托县域紧密型医联体,引进31名医学专家博士在邻水坐诊带教,通过“师带徒”培养人才156人,成功创建国家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县中医医院顺利迎接“三甲”创建评审检查、康复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级中医优势专科。
邻水县采取“下派副院长+驻点专家团队+临时指导”工作模式,引进5名高级职称专家挂职县级医疗机构副院长,固定期限驻点专家85人,持续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全县三四级手术占比、县域就诊率和门诊患者满意率连续3年上升。(广安日报记者 卢泠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