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造福百姓为最大实绩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广安实践

  • 2024-10-01 07:58
  • 来源:广安日报
  • 以高质量发展奠定幸福基石

    今秋稻谷颗粒归仓后,广安区花桥镇种粮大户蓝炻华算了算账:2000多亩水稻,产出稻谷120万公斤左右,种粮收益可超过100万元。

    同样是种水稻,几年前这笔账的算法却大为不同:传统方式种粮管理粗、成本高,一亩地最多赚100元,如果遇到干旱、虫灾,还要亏本。

    一少一多,见证了种粮人从“土里刨食”到“土里刨金”的巨大转变。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提供种粮技术支持和全过程服务,打造“陆粮米”品牌加工包装,稻谷收购中心打通销路……面朝黄土背朝天、“吃望天饭”逐步成为历史。

    作为传统产业,推动农业向新、向好,既是发展产业的必由之路,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考量。

    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只有不断做大“蛋糕”,才有足够的资金资源用于加大民生投入、补齐民生短板。归根到底,高质量发展才是硬道理。

    “以造福百姓为最大实绩!”历届市委、市政府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尤其是2021年市第六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全市上下坚定实施同城融圈、优镇兴乡、品质主导、产业支撑“四大战略”,加快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广安,广安发展的动能、韧性与潜力与日俱增。

    奋进广安的蓝图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重中之重。

    看农业。

    建好“天府粮仓”、打造都市田园、推进城乡融合,全市建成19个现代农业产业带,88个现代农业园区,7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形成粮油、生猪、柑橘三大主导产业和蜜梨、蔬菜、青花椒、蚕桑、乡村旅游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广安,加速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看工业。

    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和邦、利尔、诚信、玖源等“四个百亿”工业项目全部投产后总产值超1000亿元,投资超100亿元的大庆油田天然气净化厂项目落地,“4+N”百亿产业项目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往高攀登、向新进军,广安努力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百亿级产业链条。

    看服务业。

    新动能加快培育、新业态蓬勃发展,“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居·嘉陵江畔游”靓丽名片越擦越亮,着力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聚焦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打造重庆现代服务业功能外溢承接地;深度融入成渝地区现代物流发展布局,打造川东渝北区域性物流中心……迸发新动能、释放新活力,服务业成为广安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

    …………

    75年来,广安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1949年GDP仅0.7亿元,2023跃升至1512.5亿元,人均GDP由1949年的32元达到2023年的4.68万元。

    一个个上扬的数字,成为夯实民生之基的最大底气。以2023年为例——

    让困难人群兜底有力,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限提高到74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限提高到533元;

    让就业环境持续优化,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等补贴784.75万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403.28万元,惠及职工6.34万人;

    让居住环境更加舒心,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799个,惠及12.6万余户居民;

    让老人们食有所安,投入160万元构建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全市建成老龄食堂10个,提供餐位680个;

    …………

    民生改善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一笔笔“真金白银”,托起沉甸甸的民生。

    以百姓之需作为施政所向

    9月19日,市委目标绩效办发布公告,请老百姓为2025年广安市民生实事建议“点单”。

    面向社会征集民生实事建议,是广安连续多年的规定动作。基于民生需要的现实考量,一个准则坚持多年:入选项目必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社会民生问题,必须具有可行性,通过一年的努力能够完成或见效。

    以“民声”定“民生”,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从群众最有感的细节着眼,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早些年,在民生实事建议征集中,“加大公办幼儿园供给”这一群众呼声几乎年年稳居前三。

    一边是需求强烈之急,一边是投入巨大之难。如建设160所幼儿园,不计土地成本,仅建设资金就需要约20亿元;建成运行后,每年运转资金还需近5亿元。

    “花在民生上的钱每一分都是值得的。”尽管2018年广安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才刚刚超过80亿元,市委、市政府仍然拍板,办群众满意的学前教育。

    小财政办大教育,广安区明发国际广场小区的李欢是受益者之一。出小区步行5分钟,就可把小女儿送到市第五幼儿园。大儿子上公办幼儿园难、私立幼儿园贵的窘迫,已不再重演。

    5年多时间,全市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70所、新增学位6.29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由10.94%提升到86.07%。广安成为全国首个全域完成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核查的地级市。

    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党委政府之为与民生之需同频共振。

    投入力度始终不减——翻开2023年财政账本: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250亿元、占比7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6.3%。民生支出连续3年保持在70%以上。

    解难范围越来越宽——除了上学难,看病、就业、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矛盾最为突出的问题,都是党委政府攻克的目标。广安部署建设“三型”城市,在儿童抚养教育、青年就业成才、老年就医养老以及城市融合共建等方面进行探索,打造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供给示范样板。

    群众实惠越来越多——收入变化最能佐证。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4年的6611元增加到2022年的4307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26元增加到2022年的20964元。

    政府的宏观数据与百姓的微观感受同步升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以深化改革增进民生福祉

    川渝高竹新区政务服务中心,“高竹一点,办川渝全域”已成为现实。无论市民还是企业,在这里都可以轻松实现“进一扇门、办两省事”。

    不仅是川渝高竹新区,广安各地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让群众省心、企业舒心。

    广安是春潮涌动的改革高地。坚持以人为本,是广安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什么、干什么。最关乎群众日常的领域,无不铭刻着改革的脚步与力量。

    在医疗领域——

    不出广安就能与华西专家面对面交流,这是市人民医院就诊群众的福利。2015年9月,市人民医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姻”,成为第一家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领办的医联体单位。

    全市已建立医联体18个,县级医院实现与成渝等地大型三甲医院建立跨区域医联体全覆盖。派驻医疗人才、共建名医工作室、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一项,今年就为群众节约费用197万元。

    在养老领域——

    作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地区,广安以机构养老理念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全域建设老年关爱型城市。

    养老机构159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24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25个,养老服务驿站35个,安装家庭智能看护系统4300余套,建设家庭护理型床位5500余张……广安已基本形成城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在就业领域——

    广安数智就业平台整体建设进度已达70%。居民和企业可以使用先行上线的安心就业服务网和小程序,完成找工作和招聘两件大事。平台建成后,将更好地实现“人”“岗”精准匹配。

    主导产业用工和重点群体就业需求实现“双向奔赴”。截至8月底,全市促进城镇新增就业2.4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0.7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23万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达11.77万人。

    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加可感可及!朝着这一目标,广安持续用力,民生领域改革在更多方面开花结果。

    在全省率先建立全市统一的学生食堂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平台,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与重庆联手,发放户籍“互通互认”居住证,让群众可在重庆或广安异地享受劳动就业、社会保险、义务教育等12方面的基本权益和公共服务;

    在华蓥山区部分乡镇推行校车配备试点,让农村孩子上学或回家更安全;

    …………

    改革持续向前。立足当前,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放眼长远,算好发展和民生的长远账,发展更有活力。

    一路走来,我们交出了在改革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的高分答卷;面向未来,我们必须让老百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获得更多实惠。

    初心不改、笃行不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广安征程上,广安不断刷新美好生活内涵,努力创造更加美好、更加温暖的明天!

    历史车轮一路向前,温暖故事时时上演。

    大学生“子承父业”当农人,让土里刨食几十年的父辈甘拜下风:广安区花桥镇宋辉创办戴星家庭农场,在高校专家团队助力下,去年带动310余户村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半个月前创下了亩产水稻833.86公斤的新纪录。

    老百姓个人创业做生意,手续便捷且有“真金白银”支持:武胜县沿口镇李明武一个月前拿到了15万元贴息贷款和1万元创业补贴,这两笔资金助力他的餐饮店加速升级,为生意再添一把“火”。

    老病号走了30年抗癌路,没想到晚年身体越来越健康:邻水县九龙镇肖荣陆续5次罹患恶性肿瘤,在越来越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越来越惠民的医保政策加持下,不但赶走了病魔,身体指标也越来越好。

    …………

    这一个个看似平常的故事,是民生改善的生动写照,折射出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来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

    75年砥砺前行,75年日新月异,一个个美好的期冀照进现实,数不尽的变化印在广安老百姓的生活里,说不完的幸福写在广安老百姓的心坎上。

    “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市委、市政府的价值旨归。在广安,“财政账本”里,有民生之需;“发展大计”中,有民生之重;“安全底座”上,有民生之要。75年栉风沐雨,把群众的期待变成行动,把群众的希望变成现实,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加可感可及,成为广安75年奋进长诗上最为浓墨重彩的篇章。(广安日报记者 李倩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市州网站
    广安县(市、区)网站
    其他单位网站

    主办单位: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联系电话:0826-234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