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内外兼修”演好新角色
“今年,大雅柑的产量预计35万斤左右,在县供销社的大力推广下,我们的果子将销往甘肃、陕西等地,销售不用愁!”10月31日,在武胜县礼安镇火花村的武胜胤熙农业有限公司果园内,一个个青黄相间的大雅柑挂满枝头,果园负责人杨浩然信心满满。
如何将“好收成”变为“好收益”?杨浩然说,去年以来,武胜县供销社组织下属的武胜县康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采取线上线下“双线”助销模式,武胜大雅柑的销售渠道日益拓宽。
敢于放开手脚去干的信心,源自全市各地供销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市对内挖掘供销潜力,不断壮大为农服务支撑,积极探索拓展服务领域;对外释放供销活力,深入推进“开放合作”战略,推进更多形式、更广领域携手合作,供销“朋友圈”得以持续拓展。
对内挖潜 拓展服务领域
货架整齐摆放、商品琳琅满目、人们的笑声和交谈声此起彼伏……10月30日下午,广安区石笋镇供销社商贸服务中心,居民们提着购物篮穿梭其间,一片热闹景象。“以前,觉得‘供销社’是一个很有年代感的名字。现在,它已经有了新的模样。”石笋镇居民欧先翠说。
据了解,该商贸服务中心是石笋镇供销社建成的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洗车停车等服务于一体的供销商贸服务中心,吸纳了1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股东,让项目业主、村集体、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通过成立商贸服务中心和农事服务中心,2023年,我们实现营业收入120万元,为村集体分红30余万元。”石笋镇供销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广安区供销社与石笋镇17个村(社区)经济联合社,共同成立石笋镇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逐步探索出“供销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这条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实现抱团发展。
这一路径使得分散的村集体资源得以聚集,告别了各自为战的局面,已然向共建共享、互补发展转型。
这是我市供销事业的一大升级。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开放、共赢的基层供销经济组织联合体,将联合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三社”合作重点,推动基层供销社、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在村级层面紧密合作。目前,供销社全市农村“三社”合作比例越来越高,基层组织合力不断汇聚。
“进入新时代,供销社既要有传统业务的升级,也要不断向各个领域迈进。”市供销社综合业务科科长邹小燕说,向内不断挖掘、拓展发展领域,供销社正以更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如今,供销社的触角已延伸至校园,将我市学生食堂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平台交由供销社搭建运营,服务保障全市877所学校、38万余名师生食品安全。
同时,不断提升供销服务能力,将我市重点农业产业园区基地、展示中心等交由供销社营运,壮大供销为农服务支撑。
前不久,省、市供销社牵手,构建农资合作平台,推动广安邦力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运营,为广安区域农资综合服务和农资经营质量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从传统到多元的蜕变,全市正逐渐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老供销”的面貌焕然一新。
对外合作 助“广安产”闯市场
近日,“浔·汇四方 一路同行”2024年对口地区农特产品走进南浔区专场推介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举办,广安的特色农副产品集中亮相并顺利入驻“南浔知味”门店。
推介会上,南浔区练市镇、菱湖镇代表与广安市供销公司签订了产品采购意向合作协议。这一合作不仅为广安的农副产品搭建了更广阔的销售平台,也推动了东西部农特产品“往来”便利。
“协议的签订,将助力广安农副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市供销社企业科负责人彭文阳告诉记者,随着我市不断深化东西部协作,市供销社利用对口帮扶政策,与南浔区深入沟通对接。
目前,我市市属社有企业同新欣现代农业公司、松阳县山海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等6家南浔企业签订农特产品进驻、采购意向合作协议,成功将武胜大雅柑、广安龙安柚等本地农特产品推向华东市场。
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发展步入全新阶段。
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市供销社与重庆江津、渝北等地供销社签订合作协议;市属社有企业与重庆金健米业等上市公司合作,打通双向销售渠道,打造广土安稷粮油品牌,年销售农产品700余吨。
在创新商会合作方面,我市与贵州、重庆等地商会建立合作关系,拓展供销社系统经营服务网络,销售广安本地农特产品3000余吨。
在加强纵深合作方面,今年以来,市供销社与省属社有企业开展股权合作,共同实施广安区域综合为农服务中心、再生新材料项目、“老邻居”助销广安农产品等合作项目7个。
市供销社副主任喻孝福表示,未来,将凝聚更强供销发展合力,探索更多供销合作形式,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积聚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服务城乡融合发展新动能,全方位助推广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广安日报记者 王珂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