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文旅如何高质量发展?
10余位国内知名文旅专家“把脉开方”
七月的广安,绿意葱茏,荷韵悠长。7月5日至6日,广安迎来一群步履匆匆的“特殊访客”——10余位国内知名文旅专家学者,利用两天时间深度探索“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居·嘉陵江畔游”文旅新名片的独特魅力。
专家团此行绝非寻常观光,而是一场为广安文旅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的深度考察。专家们以脚步丈量资源、智慧引领未来,为红色热土的文旅蓝图增添澎湃动能。
考察首站聚焦夜经济。5日晚上,广安不夜城灯火璀璨,人流如织。云童舞、舞狮、武术秀、清音等行进式表演吸引了专家们的目光,他们跟随人流,“边赏边拍”。
然而,热场景激发冷思考。“演出是否收费?时长如何安排?团队如何保障?”一连串关乎项目可持续运营的关键问题抛向负责人。
“文旅项目最怕缺特色。”沉浸体验后,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咨委副主任焦伟侠指出,“行进式互动模式很好,但可更进一步,巧妙融入大合唱、抓阄等观众互动环节,提升参与感和趣味性。”
来到賨城里,“打铁花”表演惊艳全场,引得专家和游客齐声惊叹,手机镜头纷纷聚焦这一幕。漫步街区,聆听酒馆民谣、探访创业空间、欣赏西溪夜景,专家们深入剖析其商业模式。
“三个月不见,賨城里的商业氛围更趋活跃,新看点不断涌现。”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余晓玲感触尤深。此前她曾多次到访广安,为撰写广安文旅融合发展报告进行深度调研,广安的每一点变化,都记录在她的研究中。
中国旅游集团旅行服务公司外部董事、复旦大学旅游系兼职教授肖潜辉提出了“如何留住消费者”的核心议题。他认为文旅业态发展,精细规划是根基,市场需求是导向,宣传要讲好独特故事,“将人吸引来、留下来、让人还想再来”。
6日,迎着晨光,车队驶入协兴镇。邓小平故里旅游区厚重的红色文化、广安建川博物馆聚落承载记忆的老物件,抓住众人目光。牌坊村村史馆内,“春天的故事”等文创产品设计精美,引人驻足;村中一幢幢独立院落,也引发了大家对乡村民宿等业态发展的探讨。
北京大学历史系原主任、中国元史学会原会长张帆建议,广安应大力借助文旅产业发展的先天优势,深度发掘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在各大景区售卖书籍等文创产品,大力推介、宣传广安的历史文化,这对提升地方影响力、促进当地旅游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如何在现代化浪潮中留住“乡愁”?行走在焕然一新的牌坊村村落,专家们思考得更加深入。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原党委书记、主任刘旗一针见血地指出:“乡村真正的魅力,深植于其独特的文化根脉与不可替代的‘村魂’之中,规划开发必须以此为内核,方能守住乡愁的根基。”
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徐阿兰在牌坊村看到了袁家村的影子。她分享了袁家村从2007年起有组织发展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并将其模式总结为:以本地民俗和非遗为表现形式,以乡村生活为核心价值的休闲旅游综合体;既是城市游客的乡土体验区,也是当地农民的致富平台。“这个经验值得牌坊村借鉴。”徐阿兰说。
四川省旅游学会会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原副主任陈加林进一步强调,激活乡村活力,要深入挖掘和保护特色资源,让它们成为吸引游客的独特亮点。同时,要注重传承和弘扬当地文化传统,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
“大家好,现在我正在考察华蓥山。”满目皆翠,重庆奥雅文化发展公司董事长周迓昕,打开直播镜头,化身“文旅推介官”。粉丝观看直播,就可以了解高品质民宿上山上·揽翠的基本情况,华蓥山旅游区的大小两条环线、华蓥山大熊猫等特色。
“与20年前相比,广安的变化翻天覆地。”周迓昕坦言,再访广安,意在考察生态酒店、运动康养类项目。他特别喜欢华蓥三线遗产遗址资源,“若时机成熟,非常希望将我在重庆成功运营二厂文创公园的模式与经验引入广安,以寻求更深层次的合作。”
莫干山户外运动协会副会长夏德鑫则将目光投向民宿与户外运动。“莫干山近年再度‘火’起来,民宿与户外运动的结合是关键。”他认为广安大力发展“华蓥山上居”,探索户外运动大有可为。
夕阳西下,嘉陵江畔,丁达尔光瀑下沿口古镇如秘境初现。夜幕下,古镇人流越来越多,一圈人就是一方舞台,跳街舞、搞直播,好不热闹。
沿口古镇考察中,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道出发展关键:“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职能部门搭建平台,让专业团队盘活资源,联动文物、博物馆等文化单位,推动县域文旅高质量发展。”
调研期间,专家们还出席了广安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座谈会,听取我市文旅产业发展情况汇报。专家们带来的前瞻理念与务实建议,正汇聚成推动伟人故里文旅产业破局升级、绘制高质量发展新画卷的强劲动力。(见习记者 邓林灵 广安日报记者 黄钟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