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佩 卢琴
高温来袭,我市进入“炙烤”模式,防暑降温的“清凉消费”一路走俏,“高温经济”作为因持续高温天气而出现的经济现象成为网上热词。与此同时,诸多由“高温消费”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如何维护好消费者权益,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还需要“冷思考”。
夏季热门旅游景点人山人海,众多人把目光瞄准了“野生网红打卡地”露营、不熟悉的河道游“野泳”、陌生滩涂“赶海”……险情连发,官方不断发布相关提示,呼吁大家务必擦亮双眼,务必选择资质齐全的经营单位,为自身生命财产安全负责。
笔者认为,出门游玩、避暑消费,还应坚持安全第一,不可因贪图好看、好玩、便宜而心存侥幸,更不应听信某些商家、平台的片面、虚假宣传,视相关单位的安全提示于不顾。相关责任单位也应当设置非游览区域,明令禁止进入未经开发的区域,如发现有游客擅自进入,应给予其相应的处罚。各大网络平台也应用好大数据,和相关责任单位做好数据对接,一旦发现网上有推荐网友前往有显著安全隐患的地方,或被禁止进入的危险区域的言论或视频,就应立即予以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