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杨氏:革命家族 英烈杰出

发布日期:2025-02-20 15:27 来源:市地志办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广安区龙台镇杨氏家族,自明洪武四年(1371年)进士杨仲恒奉旨由湖北麻城孝感高阶檐入川,落业于广安龙台玉城寨,是为土滩河杨氏来川始祖。杨氏历经数百年,在“清白传家”的家风教育和影响下,涌现出不少为国为民者,革命烈士杨汉秀为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

一、广安区杨氏源流

杨姓源自姬姓,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国姓。春秋时,杨为晋所灭,杨姓族人先迁入陕西,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河南。春秋战国时期,杨氏族人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省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他们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杨氏族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秦汉时期,杨姓有的迁居河内,有的迁居冯翊(今陕西大荔),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杨姓入川也于此时,多由湖北、陕西迁去。晋、唐、宋时期,由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唐玄宗时的“安史之乱”及宋代的“靖康之乱”,中原社会动荡,许多杨姓子孙为了避乱,大举南迁,其中以福建为迁播中心。元末明初,大批江西、浙江的杨姓宗族,迁往湖广地区。随后,杨姓也开始了大规模向海外迁移。当代,四川为杨姓第一大省。

据清光绪七年(1881年)版《杨氏族谱》记载:杨氏自姬周宣王封少子尚父于杨县为杨候,后并于晋因氏焉,故杨氏追衍为湖广黄州麻城孝感高阶檐籍,于明洪武四年由高阶簷入蜀,为插占广安玉城寨之始祖者,是豫、鄂、赣、蜀之各省之杨氏苗裔皆属于杨县为可证也。据2013年版《四川广安龙台土滩河杨氏族谱》第四章土滩河杨氏源流及其房系所载:元朝末年,四川连年遭遇兵燹,人口锐减。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颁旨动员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等人口较多的地区移民四川。明洪武四年(1371年),进士杨仲恒祖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后迁居吉水县十捌都鹅颈大坵,奉旨携游、李二夫人由湖北麻城孝感高阶檐转迁四川广安龙台玉城寨落业,是为土滩河杨氏来川始祖。杨仲恒育子杨景贤,杨景贤育四子,大房杨天富其后裔居余家寨、双鱼石、土墩子、葫芦嘴、杨家坪、恒升场等处;次房杨天贵其后裔居高洞沟、石河溪、高家渭、吴家塆、碑记塆、瓦房塆、中分塆等处;三房杨天伦为乾隆癸卯科举人,其后裔居下分塆、洞子口、小桥坝、大地湾、高拱桥、葛马山等处;四房杨天榜其后裔居徐花(今井河镇)、李家岩、高笋坝、穿岩子、齐心寨(今肖溪镇)、石香炉(今黄家沟)、清风坪、寒坡岭、田家坝、曾家扁、茨笼塆、手把岩、马家塆(今花桥镇)、刘家沟、堕子石等处。

二、杨氏族规家训

(一)杨氏家规

清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广安区土滩河杨氏总祠合族公议家规:

1、族长族正实为族众之表率,行己不端何以服众?肩其责者必须整躬率物正己化人。俾子弟有所则效,罔敢荡检逾闲,即或有事入祠,尤当公平正直,不借公以挟私,亦不受贿而偏袒,准情酌理一秉至公,谁不帖服?否则革除另举,房长亦然,务在正本清源。

2、春秋祀典事关重件,入祠兴祭之众必须各整衣冠,不得苟且从事,视为泛常至。祠内账项出入概归经理四人协管,放帐收租自应同目,私借贻误定当垫赔,为有公用之项亦必协同支持,以度蒙蔽,倘或项有侵蚀浮报,一经查出重罚不贷。

3族中口角是非在所难免,一经入祠必须详审根原,或彼此自行构衅猝起风波,或因族人暗刁成嫌至中萋菲,察实既真,自家法难恕,除将本人据理直断处,另将权刁编排之人从重责罚,决不姑宽,如为执拗兴诉嫁祸卖恶者戒。

4、尊卑长幼名分秩然,閤族人等固不得以卑犯尊,以少凌长,而尊长亦断不可任性率意恃尊压卑,至于为奴作妾同姓为婚以及异姓乱宗,渎乱伦常等事均属风化攸关,永宜禁止,不得蹈此陋习,倘敢明知故违,除责罚外另行议处。锄奸去恶朝庭俨有明刑,子弟务宜恪守王章,各安生理,勿作非为,倘有不肖之徒敢于故违,族众纠集官府究查。

(二)杨氏家训

在明代,湖南汉寿花园杨氏始迁祖杨昌敬以务农为业,勤劳节俭,治家有方,子孙繁荣昌盛,并订下家训传示子孙:

1、勤耕务读。祖训依然在,常怀读与耕。惟勤堪致富,能务亦殊荣。牛背催三月,鳌头占五更。荷蓑皆主伯,释菜谒先生。仓廪如云积,功名指日攀。后嗣敦本业,发家勿兼并。

2、敦伦孝亲。彝伦垂禹范,爱日在双亲。怀桔情宜笃,遣羹孝始纯。彩衣披莱子,春酒介芳辰。顺矣原因翕,伤哉岂在贫。鸬鸠恩及尔,鸨羽咏凄人,莫谓行无忝,须听祖命申。

3、卑无犯上。达尊何可犯,逊顺最为宜。莫谓人堪上,须知我自卑。望中收白眼,让处有黄眉。进履真谦也。阋墙且戒之。割牲侬莫倦,袗臂宁尔施。祖训淳淳在,从兹慎幼仪。

4、富莫骄贫。同是苍天命,贫人独寂寥。纵然推我富,绝莫向他骄。絮拥寒风透,庐斜细雨飘。何人怜魄落,有客为魂销。得意曾扬气,关情且折腰。昌黎穷可送,转瞬又扬镖。

5、居仁由义。吾性从天降,丰存岂外求。须知仁是宅,便觉义堪由。爱勿分秦楚,行宜学孔周。广居高许许,正路遇头头。善长功符夏,辞严道叶秋。大人征事备,此诣尔思不?

6、睦族和宗。莫以源流远,而忘梓思恭。敦伦须睦族,饬纪在和宗。葛蕃情宜笃,凫欧咏可从。支分休妒忌,缺陷应弥缝。好戒忘争讼,还期共吉凶。扪心思一本,祖训即晨钟。

7、布衣菲食。节俭人堪效,须防习俗移。布兮布足尚,食也菲为宜。莫厌昭其质,还思训以时,缊袍原不耻,菽水自无饥。寒恤王章卧,鄙贻曹刿嗤。唐风真足羡,蟋蟀一篇诗。

8、气忍家宁。不识宁家术,休云产荡然。谁言气可暴,我道忍为先。物至经三反,心平养十年。一朝惩小忿,此境即中天。福萃华堂五,仓储宝稻千。张公殊可法,壮士应拳拳。

三、广安区杨氏名人

红岩女英烈:杨汉秀

杨汉秀,又名杨稚华、杨俊,女,在延安时改名吴铭,1913年8月15日出生在广安县龙台乡(今广安区龙台镇)土滩河红旺村(老地名鸭儿坪)“杨氏泽庐”庄园里,系家中独女,按土滩河杨氏字派为“人”字辈。

杨汉秀大伯父杨森是四川军阀,父杨懋修是杨森的二弟,当过师长、补给司令、内江糖税局总管等职,聚敛钱财,广置田产,拥有一万三千多挑谷田(田土约合3000亩),成为川东巨富。幼时,杨懋修强逼杨汉秀缠足修身,不准出户上学,10岁入渠县潜德女子小学,继后升入重庆文德女子中学。1924年,在争夺宜昌大战中,杨懋修身先士卒,身中数弹,弥留之际,将女儿托付给哥哥杨森。

杨汉秀小的时候过的是大地主家小姐生活,随着年岁长大,逐渐懂事了,对其封建家庭中的乌七八糟的现象产生反感。伯父杨森是个有名的声色犬马将军,父亲和两个哥哥称霸四方,吸食鸦片,赌博奸淫,掌红吃黑无所不为。汉秀拼力反抗,被家人骂为“小铁犁耙”。

1926年夏,杨汉秀随伯父杨森到了万县,就读于万县教会学校,看到朱德、陈毅等共产党人组织发动万县民众掀起反对英国强盗闯翻中国木船、淹死百姓的群众斗争,爱国热情油然而生。“九•五”事件后,杨森易帜,就任国民革命军20军军长,朱德任党代表、政治部主任,并从武汉带来40名政工人员,其中有剪短发、束腰带的女兵,汉秀十分羡慕,一再央求朱德带她去进军政学堂。之后,杨森追随蒋介石,背叛革命,朱德撤离,进军校成了泡影。又过了几年,她不顾家庭阻挠,自主地和渠县一个小学教员赵志河结了婚。父母无可奈何,只得以二千挑谷田作陪嫁。她不贪享受收租坐食的地主生活,和丈夫一起去上海求学,赵志河就读上海法政学院,她则请人补习中、英文课程。抗日战争爆发后,汉秀因生养孩子回到老家广安龙台,不久丈夫因病去世移居重庆洞湾。后,回龙台孀居,住在龙台正街杨公馆。因受家庭教师朱挹清(中共党员)的启迪,离家到成都,在《星芒报》报社做校对,并闯关越险要参加革命工作。

1940年初夏,在打入杨府当家庭教师的女地下党员朱贻清的帮助下,从成都出发,绕道山西,几经辗转,来到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七贤庄。在七贤庄,杨汉秀见到了已是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杨汉秀向朱老总提出:“要坚决彻底改造,连名带姓都改,我决心要做军阀、地主家庭的叛逆者,跟着共产党革命到底,就是无名无姓也决不姓杨。”朱老总说:“照你自己说的无名无姓,就叫无名吧,不过是口天吴,金字旁的铭。”进入延安后,吴铭先在延安女大学习,随后转入鲁艺习美术。1942年3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王维舟请求党中央从八路军中抽调一批川籍干部回川开展工作。1946年朱德考虑她和杨森的关系,调她回四川去做上层统战工作。离行前,朱德两次在枣园接见她。1946年3月,杨汉秀随周恩来乘军调处飞机到重庆后,在红岩村短暂停留,同中共重庆市委书记王璞取得联系,约定了联络办法,即回渠县,以“杨大小姐”的身份公开活动。杨汉秀一下飞机就被特务偷拍了照片,受到特务的跟踪和监视,可她毫无畏惧,借口“文打官司武打仗”,公开以杨森侄女身份,走亲访友,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开展统战工作,并置渠县城内“显华斋”照相馆房屋为住宅,以此开展活动。收回了被父兄掠夺的田产,以田主身份经常款待当地的议员和绅士,利用蒋介石“抗日胜利后三年减免四川田赋”的诺言,成功地抵制了国民政府发动内战的征粮措施。她还以经商为名,在渠城金家坡茶馆秘设“通讯站”收转重庆方面情报,秘密从事党的谍报工作。渠县卫生院院长、中统特务漆旭见其孀居,心怀不轨,以“延安来客”为把柄进行威胁、引诱,遭杨汉秀痛斥。1947年5月,渠县反动县长刘炳中“请”她去谈话,要她填表登记自新,她据理力争:我参加抗日游击队有什么要自新的?你们躲在后方发国难财才是无耻至极!刘县长恼羞成怒将她关进警察局,押解成都,关进省特委的监狱中。后来杨森当了重庆市长,汉秀获保释返回渠县老家。

1948年春,党组织给杨汉秀的任务是:为华蓥山武装起义准备钱款、枪支。杨汉秀用120余石黄谷支持熊扬在渠县兴办“协一商号”,并将商号作为党组织的联络点,暗中购买武器弹药、被服、粮食等,将家中135石黄谷、6床被盖及枪支交给党组织支持起义。她还以上山画画写生为名,勘察地形,为党的武装暴动做准备。

1948年8月,川东地下党在华蓥山地区发动武装起义,敌人惊恐万状,四处搜捕共产党员和起义群众。不久,因军统特务柳自修告密,重庆绥靖公署二处副处长杨元森亲自带人将杨汉秀逮捕。杨元森知道杨汉秀是当地知名人士,为了显威风,调来一连军警,准备把她押到大竹去。杨汉秀知道特务是想借抓自己来达到镇压群众的目的,刚走到渠河边上,她说啥都不走了,非要特务雇滑竿抬着走,还提出要带孩子到重庆去读书,这时群众越来越多,特务怕出事只好同意了。一连军警前呼后拥地护送着两乘轿子上路了,想示威的特务没有达到目的,反让“杨大小姐”显示了共产党员的威风。到重庆后,特务先将其关老街监狱,后囚于渣滓洞女牢。一次,杨汉秀对到狱中看望自己的儿子赵在民说:“你不要怕,不要哭,妈妈不怕死。妈妈死了,你要知道妈妈是被国民党害死的,是为广大受苦受难的穷人的解放死的。我希望你成为一个进步的、革命的青年!”在狱中,杨汉秀利用自己是时任重庆市长杨森侄女的身份,经常代表难友同出面谈判,争取改善狱中境遇。她教狱友唱延安歌曲,照料患病难友,常把家里送去东西分给难友们共享。中共川东临时工委书记王璞之妻左绍英狱中分娩难产,她愤击狱门,要当局解难,迫使狱方派医生接生,使“监狱之花”得以顺利降临人间。当她得知难友左绍英除了在监狱里生的小女儿外,还有一个女儿寄养在地下党员袁尊一家中,而此时袁也被捕进了渣滓洞监狱,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她就安慰左绍英说:“你放心,王璞是我的单线联系人,如果我能出去,就一定设法找到你的女儿,把她养起来,然后再交给你。”1949年春节前夕,她代表难友面晤看守所长,强烈要求在狱中举行春节联欢会,早已惶惶然的特务们,勉强答应了要求。联欢那天,监狱大门外增加了岗哨,机枪架在高高的铁丝网上,牢房内的一切动向被密切监视。杨汉秀把被面系在腰上,从牢房了跑出来,带头扭起陕北的大秧歌,她边跳边唱《正月里来》,她跳的大秧歌,把联欢会的气氛顿时推向了高潮。

1949年4月,杨汉秀患病,杨森在族内亲人的央求下,将其保释出狱就医,软禁在重庆金汤街市民医院的特等病房里。杨森对她说:“听说共产党是不讲孝道的,到时候你怕要杀你叔叔啊……”汉秀趁机向杨森转致朱德的问候,并直截了当地说:“你们曾经一道反对过袁世凯,打过英国军舰,朱总还念着你,朋友间就不要对着干了。”杨森岔开话题,嘱其规规矩矩在医院治病,还说行辕派有沈先生负责她的“安全”,叫她不要乱说乱动,实则暗中对其监视。为了寻找王璞烈士遗孤女儿王凯,她找朋友筹措资金,甚至欲抵押铺面,随后不顾个人安危,偷偷回到广安。为了躲避特务的追踪迫害,她谎称王凯是拣来的,还为其改名李凯,请自家佃农李自才代为照料。然而,为了革命工作,她却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儿女,大儿子、大女儿从小就放在孩子外婆家里,小女儿生下不足两月就寄养在别人家中,直到牺牲都没能再见到小女儿。当解放军进军西南之际,有人劝阻她不要回重庆,说她回去是闯老虎窝,搞不好要遭牺牲。为了争取杨森所部起义,她还是冒险回渝,努力和她二弟、二十军七十九师师长杨汉烈接触,向他宣传解放区情况、讲解党的政策。其时,杨汉秀住在飞来寺五十八号大院内,常往来于“渝舍”(杨森公馆)与飞来寺之间,做族中高级将领的策反工作。

1949年8月,蒋介石到重庆,授意杨森:国民政府将再迁重庆,委杨森为川东区保安司令、重庆卫戍司令,并令其组建军队,拨款、发枪,归其指挥。9月2日,重庆发生震惊中外的“九•二”大火灾,国民党当局慌了手脚,抓去两个无辜百姓,诬之为共产党的纵火犯,并公开枪决。杨汉秀目睹了现场惨况,怒不可遏,当面斥责杨森反动成性,并揭露国民党将此重大事件的责任嫁祸于共产党的险恶用心。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惨案真相,她还在公开场合怒斥伯父杨森是火灾的制造者,杨森为此恼羞成怒。9月17日深夜,杨森令重庆刑警处处长张明选、审讯股长宗慎之等在飞来寺将杨汉秀秘密逮捕,囚禁在石灰市。特务连夜突击审讯,企图给她栽上“九•二”纵火犯的罪名,杨汉秀大义凛然,据理驳斥。11月23日,杨森溃逃前夕,密令处死杨汉秀。于是,张明选派特务将她绞死在成渝公路上的一辆轿车中,秘密运至重庆与巴县交界的金刚坡附近一破碉堡里弃尸,下车时特务发现杨汉秀还有气息,又朝其身上开枪,还在身上压上一块重重的石板,浅埋后仓惶离去。杨汉秀壮烈牺牲,时年36岁!

杨汉秀牺牲后,由于直接与她联系接头的川东临委书记王璞同志也牺牲了,其真实情况鲜有人知道,虽然她是1950年第一批被认定的革命烈士,但长期以来却寂寂无闻。1975年夏,据歌乐山农民反映:解放前夕金刚坡碉堡中发现过一具戴手铐的女尸。烈士陵园派人调查并加发掘,经专家进行骨骼鉴定,并据特务口供,确认牺牲的烈士即是杨汉秀。1977年,杨汉秀的子女从母亲遗物中找到一张“吴铭同志”的介绍信,上面有王维舟的印章和周恩来副主席的亲笔批字,至此推断出延安的吴铭就是杨汉秀。1980年11月25日,重庆市民政局和重庆美蒋罪行展览馆,将其遗骨移葬于重庆市“一一•二七”烈士陵园。

川军将领:杨汉域

杨汉域,字继超,广安区龙台镇人,陆军中将,云南讲武堂第19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3期毕业,川军将领,杨森之侄。

1925年,任四川军务督办公署第1混成旅旅长。1932年,任第20军第3混成旅旅长,参加追剿红军。1936年,任第20军133师师长,2月26日授陆军少将衔。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1月,率部驰援武宁,参加棺材山阻击战,因功升任第20军军长,7月23日晋升陆军中将。9月26日,杨率兵5000于湖北通城白岭镇苦竹岭阻击日军,取得大捷。曾参加南昌会战、长沙会战、长衡会战。1942年1月,在长沙影珠山率军围歼日军山崎大队。1944年11月,率军增援贵州黎明关,抗击日军。1945年,任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1946年5月,任整编第24军副军长。1949年5月,任第7编练司令部副司令、第15兵团副司令。11月,任重庆卫戍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2月,率部在成都参加起义。

1956年,杨汉域加入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60年,被以反革命罪判处管制三年,开除民革党籍。1973年,杨汉域在重庆逝世。1986年9月,民革重庆市委第5届19次常委会决定,撤销开除杨汉域民革党籍的处分,恢复其民革党籍;经重庆市中区人民法院复查,撤销原判处的反革命罪,宣告其无罪。

民国公子将军:杨汉烈

杨汉烈(1917—1987),号化魂,广安区龙台镇人,国民党军少将,四川军阀杨森之次子。杨森从基层逐步培养儿子,他的逻辑是要想成为杨家军的接班人,必须在战场上历练,而且从基层起步。就这样,杨汉烈从一名小小的少尉做起,一步一个地成长为一名将军。

民国22年(1933年)在北平读书。后就读于黄埔军校16期骑兵科毕业。民国24年(1935年)任第20军附员,后任20军133师搜索连排长,为部队搜集情报。历任骑兵连连长。第三次长沙会战时,一股日军偷袭影珠山防线,他率全连官兵向日军发起反冲锋,身遭数伤仍拼死抵抗,阻击了日军,增援部队赶到,将这股日军歼灭。后任27集团军特务营营长。民国32年(1943年),任第27集团军总部参谋,后任第27集团军总部特务营营长。民国33年(1944年)10月,任第20军133师398团上校团长。民国34年(1945年)初,杨森任贵州省主席,杨汉烈任贵州省保安司令部教导团团长,后任贵州省保安第2总队少将总队长。民国36年(1947年),任贵州省直辖区保安司令。同年秋,任重庆市保警总队总队长。民国37年(1948年),任第20军79师师长。1949年12月,杨森乘飞机逃往台湾,临走时正式把第20军军长的位置交给继承人杨汉烈。杨汉烈与解放军秘密联系,准备起义。副军长景嘉谟不满,率133师,串联134师师长萧传伦反对起义,把部队拉到温江,企图经松潘进入西康、云南打游击。同年12月26日,杨汉烈率79师、349师、独立师在四川金堂起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部队被编入人民解放军第19师,1950年6月杨汉烈出任第19师师长,并配合解放军说服了景嘉谟投诚,为四川局部解放作出贡献。1952年2月任西北军区参议室副主任。1955年3月转业后,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民革甘肃省委副主委、民革中央委员,西安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政协副主席、西安黄埔军校同学会甘肃联络组组长。1987年7月10日,杨汉烈在甘肃兰州逝世,享年70岁。

四、杨氏总祠

土滩河杨氏总祠位于广安区的龙台、肖溪、恒升三镇中间的土滩河北岸,距龙台镇五公里,座北朝南,四周群山环抱,苍松翠柏林立,风景如诗如画。总祠前为土滩河,河对岸是巍峨的卧虎山,总祠后是绵延数公里的堕石子山,山形如蛟龙,总祠恰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其间,蔚为奇观。总祠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673年),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殿堂房屋建筑全是木质穿窦榫卯结构,雕梁画栋,翘角飞檐,蔚为壮观。地板、阶梯和碑壁均用青石打制雕刻而成,布局工整,做工精细。总祠正殿正上方是神龛,神龛上方悬挂着用上等柏木雕刻的源于东汉丞相杨震的“清白传家”四个朱红大字的巨匾,左右两边也各悬挂着杨姓的“四知堂”“清白堂”“关西堂”“关西夫子”等堂号匾额。正殿两侧各有藏书房四间。正殿边缘是约两米高的打造得十分精美的青石栏杆,其内镶嵌着青石板,石板上雕刻着大量精美的飞禽走兽、人物山水图像。新中国成立后,杨氏总祠被政府分配给农民居住,曾在里面办过学校等。2011年,杨氏族人成立修缮宗祠理事会,对祠堂进行了维修。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