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周厉王的次子姬友,被其兄周宣王封于郑邑,之后建立了著名的郑国。郑国君主传至郑穆公,他有个儿子叫姬偃,字子游,史称公子偃。到了公子偃的孙子游皈,便以祖父之字“游”命氏,称游氏,世代相传。
到隋唐以后,游氏先人逐渐向扬州、山西、陕西、四川、山东等地迁居。尤其是南迁到福建、江西、湖北、安徽,及至遍布全国。姬偃第五十九代孙游道保(字匹、号五丈)与弟德保、定保率家人随军入闽,德保、定保先后为官,道保甘守清贫,不愿为官,在福建建阳安居,耕读传家,繁衍子孙。约二百年后,他的十二世孙游应德又携家人到湖广麻城孝感乡高阶堰定居。传七世,时逢元末明初,移民填川,落户邻水。
一、邻水县游氏源流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钦命移民填川。游庆一、庆二、庆六三兄弟奉命入川,从湖广麻城孝感乡来到古邻州。沿治所向东北方向寻找住地,走到观音岩下,因口渴拿碗舀水喝,谁知碗落水中,又见此地水草茂盛,便决定留下来,这便是落碗定基的传说。后来,得知此岩叫观音岩,更认为是天意,更坚定了开荒耕种的决心。因为定居时间早,游氏在当地称为老民。至今有600多年历史。
据《古邻游氏族谱》记载,游庆一、庆六后裔仍居邻水,庆二的后裔部分已迁简阳。邻水游氏现已遍布各乡镇,而且部分游氏后人已出县、出省,乃至出国定居。
二、游氏族规族训
《古邻游氏族谱》中制定了家谱自治简章,合族商定族规族训,教育后人。
(一)游氏族规
孝弟宜敦,顺和父母兄弟叔伯;
乡里宜和,睦邻友处;
祖宗宜敬,看坟扫墓;
法律宜讲,奉公守法;
生理宜谋,正当经营农商;
非为宜戒,嫖赌游堕等辈及时劝悔;
学务宜讲,勤学好问;
公道宜存,析其事非,秉公和解;
秩序宜明,尊老爱幼;
婚姻宜正,以法为准则。
(二)游氏族训
养育之恩,父母情深,孝敬长辈,尽力尽心;
弟兄要和,妯娌自觉,一家有事,大家协作;
自家后代,不能溺爱,精心培育,成人成才;
坦诚待人,一诺千金,扶正压邪,善恶分明;
积极工作,干中探索,力戒骄傲,争做楷模;
生活俭朴,知己知足,正当发财,奉行自律;
作风正派,不怪不坏,堂堂为人,反对腐败;
坚持上进,拥护时政,争创一流,为国为民。
三、邻水游氏名人
游朝泮,字登誊,邻水王家人,清嘉庆六年榜眼,官枢密院副使,嘉庆御赐金字匾额。
游开文,邻水三古乡新房人,国民党中校军医。
游大照,字斌,护邻乡平岩口人,国军团长。
游大才,77师229团上等兵,1944年5月在湖广牺牲;游大榜,162师484团上等兵,1944年5月在湖广牺牲;游大富,198师592团上等兵,1944年5月在云南牺牲;游宗兴,44师132团二等兵,1944年5月在湖广牺牲;游志远,145师495团上等兵,1944年6月在浙江牺牲;游宗奎,132师399团一等兵,1944年6月在湖南牺牲;游开益,9师25团中士,1944年7月在云南牺牲。以上7人均为抗日英烈。
游雪程,谱书名大经,新镇乡金盘村人,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中央军校毕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受毛主席派遣,第一个上井冈山与袁、王谈判改造他们的部队。1929年又受毛主席派遣到红五军,历任大队长、支队长、大队长兼政委、纵队副司令,开辟了鄂东南根据地。1930年5月率队攻打江西瑞昌时牺牲。1952年5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中央军委、解放军总政治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游九川,又名绍彬,新镇乡金盘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在新镇金盘村建立中共大竹县特支。1930年5月,任中共四川省临时省委代理书记,6月10日,省委扩大会议上当选为省委常委兼组织部主任。1930年7月1日到江津参加革命活动,取枪后返回的途中牺牲。
游长路,1949年参加革命,邻水中山游击队员,1949年6月在对敌斗争中牺牲。
游二毛,护邻乡人,1949年参加革命,华蓥山武功队员,中共党员,1949年在广安县观阁斗争中牺牲。
游开良,三古乡人,1949年参加解放军,任副队长,1949年在上海牺牲。
洲世礼,护邻乡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42军126团,1951年9月在朝鲜直夏里战斗中牺牲。
洲开成,王家乡岩河村垭口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26师378团,1952年10月在朝鲜战场牺牲。
游世友,三古乡新房村人,1956年参加工作,197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邻水县公安局消防股长,1988年6月30日,在邻水坪桥粮食加工厂火灾中牺牲。1989年3月8日,批准为烈士。
游德周,邻水王家乡人,解放军团副政委,后任达州市工交部政治部主任。
游生云,1924年生,邻水王家乡人,重庆市体委离休干部,诗人。
游宗裕,三古乡乔家沟人,新疆阿克苏农垦一师15团副团长。
游月银,邻水兴仁金子山人,水电部14局局长,水电部副部长,援处工程师组长,负责兴修了官厅水库、荆江分洪、长江三峡及成都都江堰整修工程,多次带队援处,足迹遍布东南亚。
游开愚,兴仁镇金子山人,曾任浙江省温州市副市长。
游宗模,三古乡人,曾任达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四、游氏典型人物
红五军纵队副司令员:游雪程
游雪程(1903—1930),邻水县新镇乡人。民国11年(1922年)入上海复旦大学读书,民国14年(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30日,参加上海反帝大游行。随即深入工厂,揭露帝国主义暴行,发动工人罢工。
民国15年(1926年)7月回邻水县,同唐维等举办暑期补习学校,招收进步青年180余人,发展党团员,参加中共邻水县特别支部委员会的筹建工作。民国15年(1926年)冬,游雪程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
民国16年(1927年)5月,军阀夏斗寅勾结杨森进攻武汉,军校学生改编为中央独立师,他参加讨伐叛军,保卫武汉国民政府的战斗。7月,国共合作破裂,军校学生部分流散。游雪程随1700多名学生,被改编为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9月,游雪程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被编入中国工农革命军(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部队向长沙进攻失利,在三湾改编后,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当时,井冈山有袁文才和王佐两支部队。他们虽然打富济贫,但阶级观念模糊,流寇思想和农民习气很重,对红军存有戒心。11月,毛泽东派游雪程上山改造袁文才部队。他到袁部,耐心向他们介绍工农红军的宗旨和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帮助训练士兵,传播革命思想,培养革命干部。袁部被改造后,他任基本连连长,为建立后方根据地奠定基础。同时,他利用袁文才和当地士绅的关系,将部队驻扎在宁冈与茶陵之间,维护红军的前后交通联络,掩护运送伤员和给养物资。
民国17年(1928年)2月,袁文才和王佐两部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游雪程任政治部主任,先后在连队建起党支部、士兵委员会和纪律检查组,不断提高部队的战斗力。4月,他战斗负伤,带队留守井冈山,巩固革命根据地。民国18年(1929年),游雪程奉毛泽东派遣,同何长工带领千余人充实红五军,先后担任大队长、支队长兼政委、纵队副司令员等职。民国19年(1930年)5月,他率部攻打江西瑞昌城时,身先士卒,指挥猛攻,中弹牺牲。
1952年5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追认游雪程为革命烈士。
革命英烈:游九川
游九川(1905—1930),又名游绍彬,新镇乡金盆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考入大竹县立中学,受堂兄游雪程等人的影响,接受了革命思想。1926年,初奔赴广东,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广州与徐德、王赫等人编辑出版革命刊物《大竹青年》。同年5月,入上海大学就读,转为中共党员。暑假,与唐维、游雪程等人回县举办暑期补习学校,宣传革命,培养骨干,筹建中共邻水县组织。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他由上海转移到武汉,入唐生智部队,参加第二次北伐。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后,他与徐德、王绍先等人返乡。8月上旬,在家乡建立中共大竹县特支。后准备暴动,被当局察觉,被迫转移。
1928年7月,他转移到成都后,参加中共成华县委工作。1929年初夏,参与发动“遂(宁)蓬(溪)起义”。6月,出席中共四川临时省委第二次扩大会议,当选为省执委候补委员,调任临时省委组织部秘书。
1930年4月后,代理省委组织部主任,并列席临时省委常委会议。5月5日,临时省委在重庆浩池街酱园铺楼上召开常委会议,因内奸告密,被国民党军警围捕。他奋力搏斗跳窗脱险,3名常委被捕后牺牲。5月6日,游九川主持召开临时省委各部委秘书紧急会议,组织新的临时省委,他任书记,继续坚持领导全省的革命斗争。6月10日,临时省委召开扩大会议,重新调整,加强领导力量,他当选为临时省委常委,兼任组织部主任。
为铲除内奸叛徒,保护组织和同志,以及欲将开展的武装斗争之需要,1930年7月1日,他奉省委之命赴江津张志和部队取枪,返回途中不幸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