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支原体的感染途径
肺炎支原体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染性强,潜伏期一般为1—4周(最常见2—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携带致病病原体。还可能发生空气气溶胶传播,通过接触带有支原体病原体的衣服、浴巾等物品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染,儿童尤其容易被感染,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是发病高峰人群。在社区、家庭以及托幼机构、学校中引起流行,甚至爆发感染。
2.感染支原体肺炎的表现
总体来说不具有特异性。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通常为干咳,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可类似百日咳。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和干、湿性啰音。
3.孩子确诊支原体肺炎后如何治疗?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治疗,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
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如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替代药物,对耐药支原体感染具有确切疗效。但是四环素类可能导致牙齿发黄和牙釉质发育不良,仅适用于8岁以上儿童。喹诺酮类存在软骨发育损伤的风险,18岁以下儿童慎用;
混合感染需要抗细菌治疗;
重症和危重症患儿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支气管镜灌洗、呼吸支持等治疗。
4.有什么预防方法?打疫苗有用吗?
保证充足睡眠;
加强体格锻炼,增强抵抗力;
注意室内通风,勤洗手;
合理饮食,多吃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宜;
避免去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
预防接种方面,目前没有特定的疫苗,但可以通过按时接种各类疫苗,来帮助孩子提高免疫力。(据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