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关于睡眠,有哪些常见的误区?怎样才能睡个好觉?让我们一起关注睡眠那些事儿。
一、睡眠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失眠=失眠症
失眠不等于失眠症,只有持续两周以上且影响白天社交活动的失眠才被称为失眠症,偶尔失眠无需过分焦虑。
误区二:睡的时间长=睡得好
睡眠时间长短不能作为判断睡眠质量的唯一标准,个体差异使得每个人的睡眠需求不同,关键在于醒来后是否感到恢复体力和精力。
误区三:睡眠可以补回来
睡眠无法补偿,一晚不睡无法通过后续多睡来弥补,谚语“一夜不睡,十日不醒”即为此意。
误区四:打呼噜=睡得好
打呼噜不代表睡得好,反而可能是呼吸暂停导致身体缺氧的表现。
二、如何拥有优质睡眠
1.睡眠用具:选择坚实、不松软的床垫,基于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舒适的枕头,枕高约10cm为宜。
2.睡眠姿势:以右侧卧位为优,若四肢有疼痛不适,应避免压迫痛处入睡。
3.睡眠时间:一般维持7—8个小时,但应视个体差异而定。
4.睡眠环境:卧室宜暗且凉爽,理想温度为18.3℃,拉上窗帘更佳。
5.规律作息:尽量每天在同一时间起床,即使是周末也不要有太大变动;白天可以小憩,但避免长时间躺下或打盹。
6.建立睡眠联系:避免在床上看电视或玩手机,仅在感到困倦时上床;如果睡不着就起来,去另一个房间。
7.睡前放松身心:睡前1小时停止脑力活动,学习放松方法助眠。(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