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融圈如何全面升级?

发布日期:2025-01-08 08:54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过去一年,广安深度融入“双圈”建设积厚成势,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在政府工作报告的2025年重点工作中,第一个方面便是“坚定实施首位战略,推动同城融圈全面升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工作协调,加快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一体化步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跨省域深度融合发展。

这项工作具体怎样推进?市两会期间,与会代表、委员立足自身岗位,纷纷谈成效、献良策、话未来。

万爱明代表:

实施第二轮交通三年大会战 实现到重庆都市圈半小时通勤

“近年来,广安以交通强市建设和同城融圈交通三年大会战为引领,深入推进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聚力‘开辟大通道、建好融合路、搭建便民桥’,加快构建外联内畅的重庆都市圈北向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万爱明代表谈道,3年来全市累计完成综合交通投资超400亿元,公路总里程超1.7万公里,路网密度位居全省第1,基本形成“五纵三横一环”高速公路网格局,率先创建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被评为全省“交通强市”成效显著市。

同城融圈,交通先行。目前渝广交通互联互通仍存在大通道不优、融合路不畅的问题,为此广安谋划了一批夯基础、利长远的渝广重大交通项目,比如渝广同城大道、G85银昆高速广安至重庆段扩容等项目,需要川渝两省市共同推动。

对此,万爱明建议,加大对重大交通运输项目的协调力度,多方呼吁,争取项目获得国家及川渝两省市的支持,推动项目尽早落地。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扛牢开路先锋的政治责任,为加快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拿出交通行动、展现交通担当、干出交通实绩、贡献交通力量。”万爱明表示,2025年将全面实施第二轮同城融圈交通三年大会战,通过“开辟大通道”“建好融合路”“搭建便民桥”“建设大枢纽”“优化运输网”“下好改革棋”六大行动,打响“突破战”“冲锋战”“决胜战”三大战役,铁公水空协同发力,3年计划完成投资500亿元,加快建设“1+5+10+2”的同城融圈、链接双核、融通全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实现到重庆都市圈半小时通勤、到成都都市圈1小时通达、长三角城市群4小时通行、京津冀城市群5小时通行、粤港澳城市群6小时通行。

廖洪波代表:

发挥“双飞地”建设优势 深度融入成渝医药产业链

“岳池经开区聚焦成渝地区医药产业发展态势和需求,加快推动产业互促共融、迭代升级,医药产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廖洪波代表说,岳池经开区成功承接成都21个医药项目、重庆7个医药项目转化生产,50%原料药企业为成都配套、30%企业为重庆配套,深度融入成渝医药产业链。

此外,园区还以岳池创新药物孵化中心为载体,为医药企业提供小试试验、中试放大、质量检测等服务,入驻仁安药业、普康药业等8户企业,完成尼麦角林等研发项目93个,实现商业化生产项目29个。

目前,岳池经开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岳池特色原料药集群创建为国家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与成都共建生物医药“双飞地”园区,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研发基地一期建成投运,签约、挂牌22家企业。

如何进一步推动医药产业“融圈”?廖洪波建议,充分发挥成都·广安生物医药“双飞地”建设优势,聚焦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和转型升级,在土地指标、环境容量、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大局。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对蓉合作,用好成都与广安组建的合资公司,推进成都·广安生物医药‘双飞地’二期建设,支持园区企业入驻研发基地建设药物研发中心,推动研发成果及时向岳池转移转化,实现成都研发资源与岳池产业结构精准匹配。”廖洪波说,同时加强对渝合作,坚持错位发展理念,推进合川—广安医药健康产业园建设,促进两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助推岳池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曾泓委员:

高水平建设川渝高竹新区 提升产业协作联动水平

川渝高竹新区,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承载着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重大历史使命。近年来,川渝高竹新区在跨省域党的建设、经济发展、要素保障等8大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累计探索出100余项改革成果。

“特别是在推动产业协作联动融入产业圈方面,更是取得可喜成绩。”曾泓委员说,截至目前,新区已吸引200余家企业入驻,形成了多个产业集群,新区90%的企业配套供给重庆,并通过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两地产业协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新区还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为入驻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有力推动广安同城融圈全面提速。

如何进一步提升渝广两地产业协作联动水平?曾泓建议,加强产业规划对接,明确川渝高竹新区在两地产业体系中的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推动产业创新合作,参照广安与成都构建的“研发在成都、生产在广安”的医药双飞地模式,与重庆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搭建“研发在主城,生产在高竹新区”的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强政策协同,在新区已实现跨省域税务数据共联共享的基础上,推动金融支持、企业服务等方面形成统一政策环境。

“作为川渝高竹新区的一员,接下来我将积极参与相关调研和招商活动,努力推动新区在产业协作、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为广安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曾泓表示,同时也将加强与其他委员的沟通交流,共同为广安的繁荣发展出谋划策,为坚定实施“同城融圈”首位战略贡献力量。

陈君委员:

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 以便捷服务融入生活圈

近年来,全市人社系统紧扣市委“同城融圈”首位战略部署,在政策共通、载体共建、服务共享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推动渝广人社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在着力消除机制壁垒方面,成功争取川渝两省市人社部门出台支持川渝高竹新区改革发展15条措施,让两地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更多政策红利、同城便利。”陈君委员说,同时着力畅通经办渠道,共同建成全国首个跨省域零工市场、川渝地区首个跨省域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和数字化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等人社场景载体21个,持续提升人社领域公共服务就近办、就地办。

此外,还进一步破除业务堵点,推动服务共享。目前,45项人社高频服务实现川渝通办,“安心就业”数智云平台汇聚川渝就业数据23.79亿条。社保卡应用场景极大丰富,在就医、游览、借阅等方面实现“一卡通结、一卡通览、一卡通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便捷服务融入生活圈。“下一步,我们将以《2025年度成渝双核人社合作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为蓝图,围绕构建就业、社保、人才、劳动关系‘四大’公共服务体系,奋力绘就渝广人社服务全面提速、厚积成势‘新画卷’。”陈君表示。

陈君认为,具体而言,要畅通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运营好川渝·广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中心等就业载体,围绕“产业人才引进来、配套服务走出去”,促进两地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推进社会保障同城一体,持续简化渝广社会保险经办流程,推动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等事项通办互办;推动人才资源共育共用,落实渝广两地职称互认制度,建立渝广两地评审专家资源共享机制;强化权益保障协作共济,与重庆毗邻地区建立劳动纠纷联合调解和仲裁机制,合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广安日报记者 文思童整理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