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

发布日期:2025-01-09 08:44 来源:广安日报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市委将2024年确立为“改革深化年”,全面对标省上专项支持文件,务实推动120项支持政策和项目建设“两张清单”任务落地落实,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改革成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落实“改革增效年”部署,推动重点改革系统集成、开放合作聚势增效、营商环境持续升级。

工作如何推进?市两会期间,与会代表、委员立足自身岗位,围绕如何深化重点改革、推动全域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等话题,积极建言献策,共谋发展、共话未来。

刘永明代表:

深化浔广协作 做实开放平台

“东西部协作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自2018年,南浔区与广安区建立协作关系以来,两地已构建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协作机制,打造东西部协作样板。”刘永明介绍,目前南浔和广安已累计实施协作项目83个,引进企业11家,带动各方投资16.75亿元,惠及11个乡镇37个村,累计帮扶困难群众3.5万余名。

如何持续推动全域开放,深化南浔广安协作?刘永明表示,广安区将不断加强浔广项目、劳务对接、信息共享、人才交流等方面合作,依托浔广产业园和临港经开区平台,探索“湖州总部+广安基地”“湖州研发+广安制造”等模式,培育壮大现代工业。同时,做精做深湖羊、龙安柚等特色产业,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聚焦环主城区产城景融合发展带建设拓展产业体系,提档升级浔栖江南度假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还将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完善协作机制、拓展协作领域、创新协作方式,推动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协作帮扶格局。”刘永明说,在接下来的合作中,我们计划充分利用专营店、展销会等平台,推动两地产品进入外地市场,不断拓宽消费帮扶渠道;做好蓝鹰工程“订单式、品牌化”培训就业,加快“致富工坊”“零工市场”等平台建设,多举措增加群众就业、带动群众增收。

赵冬代表:

纵深探索 “两区”改革实现路径

“2024年,川渝高竹新区按照‘拉骨架、夯厚度、兴产业’思路,挂图作战建项目、集中攻坚引产业、系统集成推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赵冬代表说,去年,新区成功完成跨省一体编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综合交通等13个专项规划,解决了新区规划支撑方面的难题。

更为重要的是,新区还用好用活支持川渝高竹新区改革创新发展的28条支持政策,纵深探索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实现路径,累计探索出100余项改革成果。

新区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赵冬建议,要坚持“发展为民、改革惠民”理念,深化拓展“538”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创新成果,重点推进跨省项目审批、土地管理、要素保障、综合执法等领域改革,加快推动形成更多改革经验,一体提升企业群众“体验感”“获得感”。同时,聚焦两省市人大协同立法重大成果,重点抓好行政管理权力承接工作,在行权下放过渡期间,试行工业项目手续“帮办代办”、政府投资项目“模拟审批”模式,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切实保障项目建设需求,为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当好“探路先锋”。

蔡松林委员:

实施“六大行动” 增强国企活力

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国资国企改革更是其中的核心环节和关键领域。如何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两会期间,蔡松林一直在思考。

“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推动市属国企市场化、产业化转型,这让我们的信心更足了。”蔡松林说,回顾2024年,全市国资国企以实际行动彰显责任担当,截至11月底,市属国企资产总额达439.4亿元、增长3.2%,实现营业收入47.3亿元、增长6.4%,净资产收益率排川东北市州第一位。

蔡松林表示,2025年将重点实施“效益提升、产业优化、深化改革、监管提效、资产盘活、党建引领”六大专项行动,力争2025年全市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投资总额增速高于全市国民经济增速;加快成都·广安生物医药产业协作研发基地、广安理工学院、西溪河沿岸生态综合治理示范段等重大项目建设,协同推进西渝高铁、广安机场等附属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切实防风险、守底线,严控企业债务风险,纠治违规经营行为,通过资产注入、资产盘活等方式做实国企资产、做大资产规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国资国企更大力量。

殷云委员:

打造政企沟通品牌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殷云介绍,去年以来,我市高标准建成市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整合不动产登记、人力资源服务、社会保险服务等事项,极大地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深化“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承诺提速88.51%,所需材料减少67.08%,实现了质效飞跃。

此外,梳理发布31项“渝广通办”特色事项和27项“渝广通办”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国家1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可办,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事项审批时间也从2023年的90个工作日降低至80个工作日,与2023年同期相比,并联审批率提高12%,联合审图率提高7%,联合验收率提高14%。

殷云深知,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对此,他建议,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体制机制,打造广安政企沟通品牌,分行业、分领域、分专题加强与企业、商会、行业协会的面对面沟通交流,构建诉求办理闭环机制,做到“清单式交办、台账式管理”。

“要深入了解经营主体的感受,直面企业合理诉求,才能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殷云表示,接下来还要持续健全完善线上渠道,设立优化营商环境热线专席,开通优化营商环境监督专线,受理为企服务事项相关咨询、投诉、求助、建议等,实行问题意见转办、反馈和督办的闭环管理,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广安日报记者 黄钟锐 整理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