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庭坚,生卒年不详,字才叔,广安军(今广安区北辰街道界坡村)人。少时读书于岳池羊山之麓。北宋元祐六年(1091),中进士,任成都观察推官,做太学《春秋》博士,以德行、道艺教授学生。绍圣时期(1094—1098),任汉州通判,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事项。后调入京师枢密院任编修,因上书为邹浩求情,被免职。徽宗时被任命为著作佐郎,后被推荐任右正言,任职数月,多次向皇帝奏章,因不符皇上心意,被贬为承务郎,不久出任京东转运判官。后又任陈州通判。数年后,庭坚官复原职。崇宁五年(1106),辞归广安。大约在宣和初年(1119)去世,年仅57岁。绍兴初年(1131),皇帝下诏,追赠他为“微猷阁直学士”。
张庭坚德才和人格受到百姓的崇敬和祭祀。南宋大诗人陆游过广安时特写“吊张才叔谏议”诗一首:“东风匹马过孤城,欲吊先贤泪已倾。许国肺肝知激烈,照人眉宇尚峥嵘。中原成败宁非数,后世忠邪自有评。叹息知人真未易,流芳遗臭尽书生。”庭坚故里原名“车婆岩”,后人为纪念这位谏议官,将故居地改为“谏议坡”,沿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