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良城(又称大良坪)是南宋末年四川军民抗击蒙古(元)军的一个重要据点,与当年四川合州的钓鱼城互为犄角,宋元双方为争夺大良城发生了多次战争。
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由于蒙古军(元军)大规模入川,宋兵部侍郎余玠将广安军治所由浓洄镇迁大良城,并筑城抗蒙军从渠江入侵,钳川东之西,成为川北重镇。宝祐二年(1254)六月,蒙军北兵进入广安军向大良城发起进攻,宋将曹世雄率兵迎战,在曹世雄部的严防死守下,大良城未能被蒙军攻克。宝祐六年(1258)十二月,宋东川都元帅大获城(阆州)守将杨大渊降元,大良城守将蒲元圭也以城降元,被元军授为大良府渠州路军民总帅,驻守大良城,大良城因此被元军占领。
宋咸淳二年(1266),宋四川制置使夏贵提出调集大军反攻开州,利东安抚使张珏提出,要收复开州,必先夺大良城。于是在冬天,都统史炤、王立,监军王世昌等率部攻打大良城,深夜破城,乘元军守将酒酣熟睡之际,先由王立伪装成蒙军传令官,孤身一骑冲进大良城。他骗开城门后,隐匿于门外的50死士举火执刀冲入城内,在震天的呐喊声中大战蒙军。数十倍于宋军人数的蒙军竟然仓皇溃逃,大良城重新回到宋军手中,广安军因此改为宁西军。战斗中元军“钦察先锋使”首领官郭宁(大良城守将)全家被俘,史炤要杀郭宁。郭宁之子格根告诉史炤:“勿杀我父,当杀我”。史炤问是谁?郭宁答“吾儿”“几岁呀?”“五岁”。史炤非常感动,“五岁儿能为是言,吾当承全汝家”,并用马将郭宁一家送往合州,郭全家回还,朝廷闻知此事,诏旌格根。
此役将大良城收复后,宋军乘胜将川东另外几处重要城堡收复,从而阻断了蒙军妄图绕过重庆东出四川、直捣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的通道。大良城这一场以一当十、令蒙军闻风丧胆的战役,便永载史册。到1275年,最终被元军占领,宁西军归入元朝,治地也迁回浓洄镇。《宋史》载:“宋德祐元年(元至元十二年,1275)六月,大良城复陷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