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广安区司法局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四川省社区矫正细则》,紧紧围绕安全稳定目标,遵循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相结合、专门机关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强化智慧矫正、监督管理、学习教育、社会帮扶,凸显教育治本功效,筑牢社区矫正对象监管安全稳定屏障,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效。
智慧矫正
打造“新高地”
以提高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矫治的精准性和便捷性为目的,广安区司法局在社区矫正中心配置自助矫正终端以及教育学习、心理矫正、远程视频督察、电子定位装置等智能化设备,实现社区矫正工作全流程智能化。
对社区矫正对象而言,在入矫时通过自助矫正终端可以实现个人信息的自助录入和数据的自动核验,在自助矫正室完成日常学习、报到、请销假、在线帮扶等事项,实现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工作精准快捷高效,做到监督管理帮扶服务更加有力、有效。
同时,引入智能打卡监管系统,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设定电子围栏、即时远程点验、活动轨迹精确核查,有效解决传统监管方式中的定位信号漂移、人机分离、不假外出等监管漏洞,提升监督管理能力。
监督管理
织密“安全网”
广安区司法局利用电话+“在矫通”App+微信+“雪亮工程”模式,采取“线上+线下”“人防+技防”,同步加强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管。
工作人员每天通过随机拨打定位电话的方式来核查是否为本人接听,是否存在关机停机、人机分离等现象,有效掌控社区矫正对象的活动轨迹、范围,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无遗漏、无疏忽,在保障矫正对象正常工作生活的同时,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减少不安定因素发生。
工作人员对每次核查情况进行记录,形成台账。对通过定位系统监控、电话抽查等方式查出问题的对象,针对具体情节,视情况分别作出训诫、警告等惩处措施。同时,告诫问题对象强化身份意识,珍惜来之不易的矫正机会,严格要求自己,在矫正期间积极接受监督管理。
学习教育
筑牢“思想关”
强化警示教育。深化狱地合作,充分发挥南充监狱派驻民警进行教育改造的身份优势、经验优势和专业优势,安排其在重要节假日前赴各司法所开展巡回警示教育,通过讲述违法违规社区矫正对象被收监执行的真实案例,向矫正对象敲响警钟,让他们切实树立“法律红线不容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法治观念。同时,高质量开展“三新教育”,充分发挥教育矫正的攻心治本作用,持续增强社矫对象的法治、道德、社会责任意识,提升教育帮扶质效,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
释放远程教育效能。矫正对象可登录“新我”App,接受更精准和更个性化的教育帮扶措施。矫正对象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学完每月必修课程后,再选学其他教育视频,包含黄赌毒危害、拒绝诱惑、扫黑除恶、反邪教等多种视频,全面引导矫正对象加强自身学习,促使其增强遵纪守法意识,降低再犯罪风险。
运用VR虚拟技术。通过让社区矫正对象戴上VR眼镜,“沉浸式”体验虚拟监狱生活,增强教育警示效果,提高了社区矫正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社会帮扶
架起“连心桥”
广安区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专业化的心理矫治,增强入矫教育实效。通过构建“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模式,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对矫正对象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疏导,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以全新面貌、健康心态重塑人生、回归社会。
同时,与民盟广安区总支部合作,充分运用民盟人才和专业资源,聚焦法治宣讲、文化教育、心理辅导等重点领域,推动“黄丝带帮教”工作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广安区共对14名困难矫正人员及其家庭进行帮扶,为3个困难家庭送上帮扶助学金;以“黄丝带·賨法向善”为主题的公益教育活动覆盖人数142人次,进一步鼓励社区矫正对象以积极的心态直面人生。(刘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