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着力抓好新兴领域党的建设,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扎实做好联系服务凝聚群众工作,全市社会工作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暖“新”同行
汇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想不到党和国家对我们外卖员群体的工作和生活这么关心。”日前,广安区美团外卖运营点的骑手们感慨道。春节前夕,广安市县两级党委领导、社会工作部负责同志分级分类对货车(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进行慰问,送去了节日的祝福。
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登记在册的非公企业38448家、社会组织1289家,新就业群体超1.3万人。这些组织和群体社会贡献度高、社会参与度高、社会活跃度高,在广安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群众急难愁盼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暖心服务就聚焦到哪里。在市委的领导下,市委“两新”工委坚持以“小平故里·红领两新”党建品牌建设为牵引,每年确定一个主题,攻坚一批重点难点,稳步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基本建成党委统一领导、“两新”工委统筹指导、行业管理部门具体指导、行业党组织直接负责的工作体系。
压实党建工作责任,“管行业就要管党建”。发挥行业管理部门职能优势,成立快递行业党委、互联网行业党委等19个市级行业党委和61个县级行业党委,“两新”工委书记带头,行业党委主要负责人、党委班子成员分别联系一定数量的重点企业,累计从各职能部门对口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4000余人次,汇聚形成强大党建工作合力。
做实非公企业党建,把党组织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联系起来,创建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推动党员在生产和项目一线勇打头阵,推动符合条件的规上工业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97.86%,专精特新民营中小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100%。
推进园区党建,广安经开区创新“四个一平方公里”产业园党建矩阵,邻水高滩园区组建区域党建“红联体”,广安高新区成立园区两新组织综合党委,岳池生物医药产业园成立生物医药协会党支部,采取“园区+协会”模式推动党建工作。
加强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广安市美容美发化妆品业商会、前锋区代市商会等9个商会先后获评全国“四好商会”,与成渝地区20家商协会缔结为友好商会,促成经济合作项目30个,投资总额约60亿元;坚持党建引领律师行业健康发展,全市39家律师事务所党组织覆盖率达94.87%,党组织班子成员与业务管理层交叉任职占比达77.7%。
抓实新就业群体党建,市交通运输行业党委率先实体化运行,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城市驿站、工会驿站等场所,打造上百个暖“新”驿站,试点建设“友好社区”“友好商圈”,动员300余名新就业群体到社区报到参与社区服务,经验做法相继在《中国组织人事报》《四川组工动态》《四川社工动态》等刊载推广。
深化“两新联万村·党建助振兴”行动,打造“红色直播间”,529家民营企业参与投资573个“兴村”项目,在服务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贡献积极力量。
强基固本
探寻助力基层长治久安的关键密码
“变化太大了!这里已经成了大家向往的休闲度假胜地。”1月23日,春节前夕,离开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多年的刘娜,今年回到家乡探亲,只见村里街道整洁宽敞,绿树成荫,特色民宿点缀其中,面貌焕然一新。
牌坊村占地3.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65人,曾经面临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差、资金缺乏“三大难题”。
作为全省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实践创新典型,近年来,牌坊村通过加强基层群众自治,村里的经济建设与乡村环境显著改善,乡村文化生活场景不断丰富,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也大大提升。如今,牌坊村全年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9000万元,有力构建起充满活力的乡村经济发展格局。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近年来,广安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从多个维度探索基层治理模式,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着力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
持续推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围绕“民主协商”“民主监督”“三治融合”“场景营造”“乡风文明”五类主题,在全市范围选择了25个重点村、中心村、特色村推进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实践创新。
大力推动“五社联动”全域试点改革,顺利承办全省“五社联动”助力社区治理现场会。建成500平方米以上阵地226个,127个城市社区完成亲民化改造,持证社工、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社区慈善主体较2021年实现翻倍。全面促进要素聚合,助力“三型”城市建设提质增效,新建老年助餐服务网络3个、标准化公办养老机构30个、青年发展社区场景9个,运行童伴之家83个。
“以前,为了应对各种文件、会议和检查,我们经常忙得不可开交,很多时间都花在了纸面工作上,现在不一样了,中央大力推进为基层减负,以往不必要的程序减少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近日,广安区中桥街道白塔社区党委书记张敏感叹道。
减负“一子落”,治理“满盘活”。围绕解决基层治理中的“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广安坚持“壮马、轻车、畅路、聚力”基本思路,编制《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提升基层治理服务能力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细化104条减负、赋能举措,规范整合各类村(社区)工作机制,规范村(社区)挂牌,加强社区工作者力量配备,既“为车减负”,又“为马赋能”。
此外,为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广安还依托“一脑四中心”智慧建设等项目,在5个社区试点建设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智慧服务、智慧生活、智慧安防、智慧环境监测等功能逐步完善。
问需于民
搭建有效联系服务凝聚群众的桥梁纽带
群众的关切和利益在哪里,凝聚服务就向哪里发力。近年来,广安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坚持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创新开展“人民阅卷·广安行动”,聚焦“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开展集中整治,实行“群众点题+部门答卷+纪委监督+群众阅卷”模式,市委主要领导带头下访接访,构建“1+N”包联、乡镇(街道)主要领导面对面接访、村头(街头)问政三项机制,推动职能部门严格落实“三到位一处理”要求,有效解决群众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
2024年,川渝“河小青”生态环保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在广安举办,“老伴长安”为老志愿服务项目获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圆满开展2024广安马拉松赛、“12·5国际志愿者日”“青春志愿·情满旅途”等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关爱儿童、陪伴夕阳、护航高考等活动1000余次,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社会工作》《四川党建》等各级媒体报道推广,志愿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安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在全省率先出台《2024年志愿服务工作要点》,逐步完善志愿服务制度体系,不断拓展志愿服务主体,创新推出特色志愿品牌。截至目前,全市登记志愿服务组织20个,注册志愿者54.63万人,志愿队伍3714个,服务总时长757.79万余小时,累计开展志愿服务项目15321个。
社会工作受到关注,社工专业人才队伍也逐步壮大。2024年,广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报名人数6157人(居全省第二),同比增长16%,考试合格人数1126人(居全省第三),持证社工2994人、同比增长60.28%。
“社工+志愿”融合发展,统筹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工站点、“青年之家”等场地资源,交叉嵌入社工和志愿元素,有效拓宽阵地辐射范围,设置“青立方”青年志愿服务站30个,建成县、乡、村三级社工站点738个,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试点建设12个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人才、资源、服务、管理“聚宝盆”;通过全省城乡社区综合服务“提能力”项目带动专业社工机构开展关爱、互助活动3000余场,服务居民15万余人次,解决居民难题80余个,把社会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春风执笔,长卷已展星火志;新程跃马,破冰自有攀登人。广安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广安现代化建设大局,奋力推进广安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广安日报记者 王珂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