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广安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效果图。(资料图片)
我市共有残疾人34.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57%,其中每年需要康复服务1.28万人,需要托养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2155人……这组数据来自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和全国残联信息化服务平台。
残疾人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生活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诸多困难和挑战。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围绕残疾人迫切需求,我市实施“托养攻坚年”计划,大力构建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截至今年9月,全市承接残疾人集中托养服务机构12家,其中县级残疾人托养中心6家、托养分中心6家,实现县级残疾人托养中心全覆盖,全力“托”起残疾人幸福生活。
今年,通过实施“阳光家园计划”,我市已为全市就业年龄段1736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其中,居家托养940人,集中托养796人(日间照料91人、寄宿制托养705人)。
高位推动 让残疾人获得更多关爱
项目申请、方案评比、招标采购……经过一系列前期工作,广安市残疾人托养中心项目即将于近期开工建设。
广安市残疾人托养中心项目位于广安区协兴镇华福社区,计划投资6000万元,计划占地面积约30亩,新建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设置床位300余张(含残疾人寄宿托养床位、残疾人日间照料托养床位),并设置生活技能训练用房、康复治疗用房、培训与教育用房、就业训练与生产劳动用房、托养住宿用房、生活用房、辅助用房等。
“项目建成后,将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护理、社交活动、康复服务、心理支持等多种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状况,让残疾人能够获得更多关爱和支持。”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蒋西南介绍说。
残疾人托养服务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的“民生工程”。
我市将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纳入广安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将县级残疾人托养中心全覆盖列入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坚持把残疾人托养工作纳入市委考核县(市、区)委、园区党工委党务目标重要内容。市、县两级在中、省支持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安排配套资金,建立残疾人托养“市县乡”三级服务体系,促进全市残疾人托养事业发展。
整合资源 让残疾人生活更加幸福
11月29日,走进华蓥市托养服务中心,明亮整洁、温馨舒适的环境让人感到眼前一亮。
华蓥市托养服务中心于2020年建成,建筑面积2300余平方米,设有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心理辅导、日间照料等10余个功能室,聘请了康复师、心理咨询师、护士等专业人员,为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训练、文化娱乐等服务。
王先生是一名独居人员,多年前因脑梗导致右侧下肢残疾,需借助双拐行走。成为该中心在托人员后,不仅有护理员照料他的日常生活,还有医生为他量身定制腿部康复训练课程,经过两年多的科学训练,如今的王先生已摆脱拐杖,能够正常行走。
“住在这里,不仅有专人细心照顾生活、帮助进行康复训练,每月还有政府补贴。如今,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经济负担也减轻了很多。”谈及华蓥市托养服务中心,王先生连连称赞:“这是我们残疾人的‘幸福家园’。”
“托养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幸福一群人。”围绕多元发展模式,我市通过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大力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目前,全市现有集中托养公办公营机构3家、公办民营机构3家、民办公助机构6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的机构5家,“寄宿制托养+日间照料+居家照护”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资金是保障。我市加大对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财政投入,市残联加强协调督促,县级残联积极争取,当下,县级残疾人托养中心日间照料服务最低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300元、最高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298元,县级残疾人托养中心寄宿制托养服务最低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600元,最高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320元,缓解了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家庭照护压力和经济负担。
托养既管生活又帮就业。我市还整合康复训练、托养、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补贴等项目,全面配置设施设备,在托养机构开设农疗场、工疗场,并打造开发适宜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的种植养殖、手工、低残服务重残、后勤服务等岗位,帮助残疾人从事豆芽生产、鞋子制作、打扫清洁、送餐喂饭等工作,实现“托养+康复+辅助性就业”全链条服务。
目前,我市已投入100万元,在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辅助性就业机构5个、新增就业岗位50余个,帮助残疾人人均年增收6000余元,让残疾人在接受托养的同时,又通过劳动获得一定的收入,既有利于提升残疾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又有利于减轻家庭负担。
丰富内容 让残疾人需求得到满足
近日,在前锋区残疾人托养中心,几位残疾人正在护理员的带领下学习舞蹈,其他残疾人围坐在桌前,你一句我一句地闲聊着,一片温馨祥和的氛围。
环顾该中心四周,电视、空调、衣橱、独立卫生间、洗浴设施以及康复训练室、培训室、医疗室、阅览室、棋牌室、多媒体室、食堂、洗衣房……各项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为残疾人提供了整洁干净、舒适便利的托养环境。
前锋区残疾人托养中心是一家集生活照护、康复护理、就业指导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残疾人托养中心,通过专业评估,可为每名残疾人制定个性化托养服务方案。目前,该中心入托14人,有效缓解了残疾人家庭长期看护压力。
用文体服务为残疾人幸福生活“加码”。我市各地托养机构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文体娱乐多功能室等功能区域,利用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常态化开展唱歌、书法、观影、下棋、做操等文体活动,使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多元化满足,身体素质得到增强,帮助他们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更好地回归融入社会。
“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是走在‘零距离’服务残疾人的最前线,也是最能彰显民生实事项目温度的一项服务。”蒋西南表示,下一步,市残联将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社会捐助、慈善基金等资源,多方筹措残疾人托养资金;积极为残疾人提供适宜的职业康复、就业培训、辅助性就业等项目,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多方资源,按照“确有所需、建有所用、就近就便”原则,推进乡镇(街道)“残疾人之家”建设,使残疾人需求在社区之内得到基本满足,实现“家门口”半小时内服务。(广安日报记者 刘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