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61名残疾儿童实施康复训练救助服务;为56名残疾人免费发放或补贴辅助器具;为58名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托养服务;为3909名残疾人缴纳基本医疗保险共计63万余元……
一件件实事、一组组数据,见证了华蓥市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让残疾人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更为幸福的初心和行动。
夯基
让生活有爱无“碍”
“以前我每次出门都发愁,门口的楼梯虽然不陡,但对于残疾人来说,确实是不方便,现在好了,残联把家门口的楼道进行了无障碍改造,我可以坐着轮椅出门,生活变得轻松了。”近日,家住溪口镇的残疾人曾代平开心地说。
曾代平因意外事故导致腿脚残疾,这些改造“装备”让他的生活幸福指数“蹭蹭”上涨。
曾代平不断“上涨”的幸福指数来源于华蓥市大力实施的重度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民生项目。
今年以来,华蓥市残联组织工作人员深入残疾人家庭走访调研,本着“切实解决残疾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障碍和困难,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原则,根据每个家庭不同情况,多角度考虑残疾程度、残疾类别、残疾人需求等实际情况,广泛征求残疾人及其家属意见,为他们选择最基本、最迫切、最实用的改造项目,实行人性化、个性化的改造工作。
改造项目主要包括坡道改造,安装康复床、烟雾报警器、马桶、坐便椅、沐浴椅、扶手等,重点解决残疾人起居、洗澡、如厕、做饭、出行等日常生活困难。
“家庭是残疾人生活的重要场所,一个台阶、一道门槛都可能成为他们生活中难以逾越的‘鸿沟’。为改善残疾人居住环境,华蓥已为约100户重度困难残疾人家庭解决了洗澡、如厕、做饭等日常生活困难,计划下半年再改造90户,不断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华蓥市残联理事长张金明表示。
同时,华蓥市残联以重度残疾人和困难残疾人为重点,加强与卫健等部门协调合作,为1000名残疾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增值服务,让残疾人享受到更为精准、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助力残疾人生活有爱无“碍”。
铸力
增强内生造血动力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是促进平等融合共享的基础工作。
近日,走进华蓥市瑞祥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飞速运转,工人们各司其职,在生产线上忙碌着。
该公司是华蓥市唯一一家废旧资源再生利用生产,销售各类塑料袋、覆膜袋的残疾人社会福利企业。张大华,肢体四级残疾,也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虽然手有些麻木,但工作起来并无大碍。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平等和尊重。”
在华蓥市瑞祥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像张大华这样的残疾人员工有110多名,占比超40%。
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该公司为残疾人开辟了优先择岗、上岗,以及优先岗前专业培训等“绿色通道”,这些员工被分配到不同的车间和岗位,实现全员就业。
“我们公司从2003年开办至今,集中安置了大量的残疾人,为他们搭建了就业平台,使他们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幸福生活。”华蓥市瑞祥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莫清明说。
近年来,华蓥市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好“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多元参与”的作用,加强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建设、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开展“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开辟残疾人“就近求职、临家易业”新路径,进一步实现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创业。同时,发放支持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补贴15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5万元,提高残疾人自主创业就业热情,增强残疾人“造血功能”,拓宽就业渠道,改善其生产生活状况。
此外,华蓥市残联还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上半年共处理残疾人信访12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开展“温暖万家行”走访慰问活动,为450名家庭困难残疾人发放慰问金9万元,系统化、个性化、精细化推进扶残助残工作。(华蓥融媒 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