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景致如画,书香四溢,人文气息扑面而来;随迁儿童教育无忧,平等共享教育资源;资助体系完善,为学子插上梦想翅膀……
近年来,邻水县通过加大教育投入、保障学生权利、精准资助困难学子等一系列务实高效的举措,不断书写教育民生事业新篇章。
加大投入
提升办学水平
近日,走进新建成的邻水县柑子镇第二幼儿园、太和镇普新中心幼儿园,色彩斑斓的墙画映射出斑斓光影,崭新的游乐设施让人眼前一亮。操场上,孩子们欢快飞奔;教室里,崭新的桌椅和充满童趣的设计,带给孩子们更多温馨。
除了幼儿园,邻水中学南校区的基础设施,也让师生赞叹不已。崭新的教学楼,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彰显出时代精神。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座知识的殿堂。教室里,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一应俱全,为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目前我校高一年级已有17个班的学生搬进南校区,待今年11月份南校区宿舍楼装修完成之后,高一年级其他4个班的学生也会全部搬进来。”邻水中学校长游世林说。
今年,在邻水县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邻水县新改建的4所中小学也以崭新面貌迎接学子。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文化氛围浓厚。图书馆内书籍种类丰富,学生们沉浸在阅读的海洋。实验室里,实验器材摆放整齐,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做实验。
除此之外,邻水县还对46所学校、1130间教室进行了灯光改造,极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环境。
保障权利
共筑教育公平梦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近年来,邻水县始终坚持“两为主、两纳入”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全县教育发展规划,全力保障每一个孩子的受教育权利。
入学季的邻水,各个学校报名处人头攒动。一位进城务工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到邻水中学报名。“你放心,只要符合条件,孩子一定能就近入学。”游世林的话让家长吃下一颗“定心丸”。
不只是邻水中学全力确保随迁子女顺利入学。近年来,邻水县教育部门提前部署,组织工作人员全面摸底排查,准确掌握随迁子女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同时,积极协调各个学校,合理安排学位,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按时入学。
数据显示,2024年,按照相对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该县妥善解决了5101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问题。
精准资助
点亮学子希望之光
近日,在邻水县教科体局资助中心办公室,工作人员通过广安市惠民惠农“一卡通”阳光审批平台和广安市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发放监管系统,对邻水县2024年秋季受助学生信息进行严格审核,为即将进行的助学金发放工作做足准备。
“本学期全县将发放助学资金2016万余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3.5万人次。”邻水县教科体局资助中心负责人表示,10月底前,这笔资金将通过广安市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发放监管系统发放到学生社保卡账户。
近年来,邻水县通过加强与民政、农业农村、残联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与比对,精准掌握低保、残疾、孤儿和特困供养等14类特殊困难学生情况,确保资助工作无遗漏、全覆盖。2024年,该县将发放助学资金4041万余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7万人次。
为确保资助工作的精准性和公正性,邻水县建立了严格的审核机制,对申请资助的学生进行逐一审核把关,确保每一笔助学金都能准确发放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手中。同时,各学校还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和关爱活动,帮助困难学生树立自信心,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困难。
“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力保障每一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邻水县教科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邻水融媒 吴乾超 广安日报记者 龙俊帆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