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市获评“行走的医院全国创新示范基地”;邻水县中医医院康复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实现广安国家级专科“零”的突破;市医改成效评价位居西部地区第34位、四川省第4位;市疾控中心顺利通过三甲评审……
卫生健康事业关乎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入实施健康优先发展、健康中国、人口发展“三大战略”,统筹抓好卫生健康各项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卫生健康发展高质量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就医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
强化区域合作 加速“扩容提能”
“以前,为了寻求更优质的医疗资源,我们都会选择去重庆等地的大型医院就医。”近日,在邻水县人民医院就诊的市民张翠兰说,现在经常有重庆的专家过来坐诊和开展义诊等活动,大家在“家门口”也能看上重庆名医,很方便!
这样的改变源于新型医联体的建设。2021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与邻水县人民医院建立全国首个跨省域紧密型医联体,开创了川渝医疗卫生合作先行示范。
“自此,我们有了另一个名字——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邻水分院。”邻水县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与邻水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医联体举行了第二轮合作周期签约,再次深化合作;2024年12月26日,“国家千县工程”县域资源共享中心在邻水授牌,“邻水县医学影像中心”“邻水县医学检验中心”“邻水县病理中心”三个县域资源共享中心由医联体双方共同实施建设。
这种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全面融合,将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机构诊治能力和水平,帮助居民实现“大病不出县”,为健康广安建设注入新动力。
目前,我市与重医附一院、重医儿童医院新建医联体3个,累计与川渝医疗机构建设医联体29个、专科联盟146个,122名市外管理和专业人才常驻广安工作,覆盖全市所有县级医院;全面学习浙江省湖州市经验,市县分别对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为了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我市还持续深化市人民医院2个省区域医疗中心、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三级公立医院四级手术同比增长22.2%、平均住院时长低于全省平均0.98天;组建2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7个县域医共体,市县下沉医护和管理人员264名。
持续深化医改 提升服务质量
2月11日下午,在市人民医院手术间,依托人工智能质控系统,一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正在进行。屏幕上,系统对整个手术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手术难度、手术关键节点的处理、手术的熟练度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打分;专家则通过手机进入平台,进行远程技术指导。
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上万台手术的大数据分析和优化,更有利于对手术质量的控制和改进,让手术更快捷、更客观、更加全程可量化,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精准的手术体验。
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产学研转化项目,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将积极探索新技术在其他医疗领域的应用,助力医疗行业实现更高层次的数字化转型,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人工智能+医疗”是我市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医改之路的成果之一。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省级“三医”联动暨系统集成改革试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县域医药卫生集成创新改革试点,全市医改成效评价居全省第4位。同时创新医疗机构DRG总额预算和异地就医预算捆绑挂钩方式,优化特病单议规则,支持医疗机构应用新技术新项目。
此外,我市还不断强化便民服务,12家公立医院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三级综合医院推广“床旁结算”,二级综合医院全覆盖建立一站式出入院中心;在主城区新设置市中医医院延伸点,新增夜间门诊5个、周末门诊4个,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备案开展日间手术的医疗机构达8家。
优化健康管理 守护全生命周期
近日,在市妇幼保健院助产士门诊,主管护师王双琴收到了一位准妈妈的鲜花和感谢信。信上感谢王双琴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鼓励。
“为了确保顺利生产,我们专门成立了助产士门诊,给大家讲解产前孕期保健、临产征兆、待产过程、分娩技巧以及饮食搭配等问题。”王双琴介绍,同时通过分娩模拟,让准妈妈们提前熟悉分娩环境,减轻恐惧,树立信心。
这是我市抓好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积极打造健康城市内涵——
抓好妇幼健康服务,实施“生命启航”母婴安康工程,开展特色专科、儿童友好医院、省级儿早基地等创建,市妇幼保健院与省妇幼保健院达成合作意向。孕产妇死亡率7.71/10万、婴儿死亡率1.00‰,低于省定控制指标。
抓好老龄健康服务,4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居家医疗服务工作试点,6家基层医疗机构探索开展家庭病床服务,20余家医疗机构探索开展安宁疗护,14个乡镇卫生院完成社区医养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设,为9035名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健康服务。
抓好普惠托育服务,争取到国家超长期国债资金8336万元,在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新建1050个托育位。
同时,我市还聚焦“医防融合”,深化疾控体系改革,抓好重点疾病防控,开展健康促进行动,不断完善公卫体系。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配置“公卫专员”,市县两级全面开展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打造健康学校、健康企业等“健康细胞”,建设6个企业“职业健康管家”帮扶团队,办好巡回医疗暨万名医护走基层活动等义诊活动,让全生命周期健康更有保障。(广安日报记者 文思童)